诸病源侯论

诸病源侯论话题讨论。解读诸病源侯论知识,想了解学习诸病源侯论,请参与诸病源侯论话题讨论。
诸病源侯论话题已于 2025-04-19 19:10:51 更新
- 诸病源侯论
- 《诸病源候论》简介
- 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的贡献是什么?
- 诸病源候论的白癜候
- 现成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是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论述
-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二、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发展历史
- 中医经典著作有哪些
- 公元601年大事记
- 热淋基本概述
-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动物病理学著作?
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以论述各科病证的病因、症候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临床医著。由隋·太医博士巢元方等编撰,书成于大业六年(610年)。全书共50卷,分为67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列述诸病病源、证候计1739论。从全书内容可以看出...
《诸病源侯论》还详细且准确地描述恶劣疾病的症候,巢氏通过临床的长期观察,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特异表现。如记载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非常接近。《诸病源候论》虽然是探讨病因症候的专著,但在妇产科和外科等其他方面也有记载,在妇产科方面,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流产的适应症,并提出一些养胎保胎的建...
风论篇》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病。《诸病源侯论》谓:“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血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此亦是由“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明确阐明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外科真铨》也有“白驳风……,其...
现成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是《诸病源候论》。《诸病源侯论》: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医史文献(二级学科);医书(三级学科),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共50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
中国历代中医学者对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其归类于“痛经”、“症瘕、积聚”、“不孕”的范畴。根据《诸病源侯论》的描述,这种病症可能与劳伤气血、体虚、风冷邪气侵袭胞络和损伤冲任之脉有关。中医治疗时,通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注重标本兼治。治疗过程包括温肾助阳、活血化瘀...
《诸病源侯论》是这一阶段的第一部代表著作。它是隋朝巢元方等人的集体作品,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内容丰富,对魏晋以来的医疗经验做了详尽的总结。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预后,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疾病记载的广泛与详实,是该书的最大贡献。 其中,对于病因的认识,除继承了前人的宝贵...
中医四大名著包括: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书籍也堪称中医的经典之作,例如: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
公元601年,是平年,被称作辛酉年,即鸡年。隋文帝在这一年改用了新的年号,名为“仁寿”,放弃了使用了20年的“开皇”年号。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这一年主持编撰了《诸病源侯论》,这是中国第一部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描述的专著,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隋朝派遣杨素...
引发尿液异常,小便颜色红赤并伴有灼热感,这就是《诸病源侯论》中所描述的"热淋"症状:"热淋者,三焦内有热,热气冲击肾脏,进而流注膀胱,形成淋病,其特点为小便赤涩。"因此,热淋的发生不仅与生活习惯有关,还涉及内脏功能失调和邪气侵扰,治疗时需针对具体原因,采用清热利湿的中医方法进行调理。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根据临床观察所著的《诸病源侯论》、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等世界名著,十分细致地记载了疾病的病原和症候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