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四大家

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家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
1、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祖父叶时是当地的名医,父叶朝采也精通医术,叶桂幼时就跟随家人学医。他孜孜好学,闻有医术高明者,即前往拜师求教,十年中先后从师17人。
他善于吸收其他医家的理论与经验,擅长治疗时疫与痧痘,著作有《温热论》等。在温病学的基础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江苏长洲(吴县)人。青年时练过武术,擅于诗画,擅长治湿热病,撰有《湿热条辨》一卷。
在我国医学史上,对湿热病专篇进行论说,薛雪是第一人。他在《湿热条辨》中对发病机理、症候演变、审证要点及有关疾病的鉴别等均作出了较全面和深刻的阐述。
他不仅继承了张仲景伤寒理论,融贯历代医家学说,而且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对温病学说作出重要贡献。

3、吴瑭(约1785~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岁因父病逝而立志学医。受到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所以继承叶天士对温病的研究,于四十岁写成《温病条辨》。
他首先提出九种温病,创立三焦辨证,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危险阶段的药物使用,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结合运用的主张。吴瑭在温病学上做的贡献使温病学说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4、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晚字梦隐,号半痴山人,浙江钱塘人。著有《霍乱论》《温热经纬》等。其中《温热经纬》一书中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并就其病源、症候及诊治等进行阐述,既是温病学论述的汇编又是温病诊治参考书,流传颇广。
2022-11-27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33: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代温病学界中,四位杰出的温病学家被尊称为温病四大家,他们分别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这四位温病学家不仅在温病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各自留下了重要的医学著作。叶桂,世称叶天士,以其《温热论》一书闻名,被誉为“温热大师”。他在书中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开创了...

  • 在中国医学史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吴又可四位医家因其在温病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被后世尊称为“温病四大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的著作《温热论》被视为温病学的经典之作。叶天士主张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强调辨证论治,尤其重视...

  • 【答案】:A、B 此题考查的是温病学派。温病四大家是吴又可,著作是《瘟疫论》,创“戾气”学说;叶天士,著作是《温热论》,阐明了温病传变规律。薛生白,著作是《湿热条辨》,阐明了湿热病的病因,症状,传变规律、治则治法。吴鞠通的著作是《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 有吴又可。明清温病四大家分别是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汉族,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在闯军侵袭、瘟疫横行的背景下,明朝举国陷入混乱恐慌之中,百姓民不聊生。吴氏生活时代正值明末战乱,饥荒流行,致使疫病流行。

  • 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家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在温病学的基础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