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藏象之脏腑概说

(一) 脏腑的名称与分类
   脏,古作脏,又作藏。其义有二: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脏腑,主要指人体的内脏。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器官。
  藏象学说,即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运用脏腑与其他组织器官的系统联系及与自然界相互通应的关系,构成自己的理论系统。通过脏腑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来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活动规律。
  (二)脏腑的生理特点及其区别
  1.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均贮藏于五脏。贮藏于五脏的精气,越充满越好,而不能过度耗散,故称藏而不泻。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五脏除贮藏精气外,还藏神,如《灵枢·本藏篇》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故又有“五神脏”之称。
  2. 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中医学认为,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及传导排泄糟粕。因其摄入饮食物,在吸收水谷精微后,要及时把糟粕排泄到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故《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3. 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也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4.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5. 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
  6. 掌握脏与腑的区别,有一定意义。如中医认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等。
应当指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学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中医学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2023-02-1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31: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包括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生活实践的观察、哲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特点是整体观,着重于五脏的自身整体性与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脏生理以化生和贮藏精气为特点,六腑则以受盛和传化水谷为主。奇恒之腑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六腑相似,但与五脏有明显区别,故称之为...

  • 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特点是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五脏系统内外环境相...

  • 若此平衡打破,可出现类似失眠的症状。在脏腑功能上,肾藏精(先天之精),主封藏;肝藏血,主疏泄。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和血皆由水谷精微化生,化源相同,又相互滋生。说的不是很好,详情可查看相关书籍,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

  • 治疗理念:急则治标,如止痛、止血;阴阳调和是核心理念。其他要点:五体、五华、五志和五液:与五脏相辅相成。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根据时令、地域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上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简洁版知识点总结,涵盖了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生理特性、经络分布、致病因素与治疗等多个方面。

  • 三焦为六腑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其在脏腑中,又与五脏没有直接的阴阳表里联系,故又称之为“孤府”。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对其所在部位和具体形态,在中医学术上颇多争议,直至现代,亦未取得统一认识。这里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简介一下。一是有名无形说。二是有名有形说。现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