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兼证:心脾两虚与心肝血虚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若脾气虚弱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则血液流失,血虚则无以化气而气更虚,两者可互相影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血两虚证相辨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本证除气虚血虚临床表现外,还见心脾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

  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2023-02-1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08: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1、水气凌心:冠心病久病,心肾功能不全,乃心脾肾同病,本虚而标实,苓桂术甘,实脾饮,真武汤辨证选方。常用葶苈子、黑白丑、木防己、川椒目、生牡蛎、泽泻、丹参、桃仁、郁金,加入辨证方中。12、心肝血虚:养血柔肝,安神宁心,常用东垣补肝汤(四物汤加枣仁、木瓜、甘草)加味。13、心脾两...

  • 根据五脏常见的虚劳证候,归纳为气虚(肺气虚和脾气虚)、血虚(心血虚和肝血虚)、阳虑(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脾阴虚和肾阴虚)四类。临床多相互兼见,例如脾肾阳虚、肺肾阴虚、肺脾气虚、心肝血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肾之阴阳俱虚等错综复杂的病证。...

  •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食少,伴头晕头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归脾汤(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养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朩香行气舒脾。) 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

  • (二)心脏与其他脏腑相关病证治按脏腑辨证,各有特征,治疗亦各有特点。1、心肝血虚:养血柔肝,安神宁心,擅用东垣补肝汤(四物汤加枣仁、木瓜、甘草)加味。2、心脾两虚:益气养血,调摄心脾,以归脾汤加减为主。补药中必佐通调气血之品。3、心肺气虚:此类症见心悸怔忡外,常伴有胸闷气短,甚...

  • 因此,中医从总的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认为,造成失眠症都有其成因,不存在无原因性失眠证。 中医辨证要点: (1)辨证要点:以虚实为辨证总纲,辨气、血、阴、阳、精和为、热、郁、瘀、痰、湿、食的属性;慢性失眠症临床以虚实兼杂为多见。辩脏腑多与脏心肝肾脾、腑胆胃、奇恒之府脑有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仍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