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兼证:心肺气虚与肺脾气虚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肺有宿疾,肺气虚弱,影响心脏而致心气虚弱;或高年脏腑亏损,或思虑过度,暗耗心气,进而影响肺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咳喘气短,动则加剧,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胸闷,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肺气虚见心悸咳喘等为特征。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肺主呼吸,肺气虚弱,肃降失职,则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心肺气虚测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肺气虚,呼吸功能减弱,则胸闷;肺气虚,津液输布障碍,则水湿聚而为痰,故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为心肺两虚,气血运行无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心气虚证与肺气考试,大网站收集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如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肺气虚证以咳喘乏力等为主症,一般无他脏病证的临床表现。本证除见一般气虚证外,还同时存在心肺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肺两虚、功能减退的定位症状,以及伴有一般气虚的见症。

  2)肺脾气虚是肺脾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肺气虚弱,影响及脾,导致脾气亦虚;或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肺失所养,而致肺气虚;或其他慢性病影响肺脾两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塘,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肺脾两虚所致的咳喘、纳差、便溏为特征。牌为生疾之源,肺为考,试大网站收集贮疾之器。脾气虚,健运失职,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搪;脾虚生湿,湿聚生痰,则痰多稀白,上贮于肺,肺气不利,则咳喘不止;肺脾气虚,则短气乏力,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肺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气泛滥,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以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等肺的定位症状为主;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除了见一般气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脾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除一般气虚表现外,还有肺脾两虚的见症。2023-01-23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30: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肺气虚证则兼有心悸怔忡、胸闷等心气不足的证候;肺脾气虚证则兼有食少、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的证候;肺肾气虚证则兼有呼多吸少、腰酸耳鸣、尿随咳出等肾失摄纳的证候”,故心肺气虚、

  • 心肺气虚证: 兼见心气不足的表现,常见心悸怔忡、胸闷等症状;脾肺气虚证: 兼见脾虚失运的表现,常见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 脏腑辨证具体可以分为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和脏腑兼证等几个方面。接下来将分别探讨这些方面。心与小肠病辨证中,心位居胸中,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血脉、汗液,开窍于舌,华在面。常见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小肠...

  • 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导致元气不足,使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失司而导致。临床常见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胃气虚等。也可出现各脏气虚证相兼,如心肺气虚,脾胃气虚,肺肾气虚,脾肺气虚等。辨证要点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 种种皆致病之由……若脏腑经脉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    病机 肺气虚证: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气虚,易影响宗气的生成;肺有卫外固密肌肤的作用,若肺气虚,则可表现为呼吸功能的减退,肌表腠理不固。正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