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各家论述

①《伤寒附翼》: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杨之峻攻。故取桂枝汤3分之2,麻黄汤3分之1,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分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②《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2016-06-03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56: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文中强调,桂枝的用量稍多,麻黄则相对较少,这是对原方的一种调整,以帮助患者通过啜粥促进微汗的产生。具体到剂量,桂枝汤减至四分之二,麻黄汤减至四分之一,这样的调配强调了固表护阴的作用,同时以发汗为辅助,借助麻黄来提振血脉精气,配合桂枝汤在卫分产生适度的汗液。由于16铢的麻黄不足以...

  • 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 而在另一例寒热往来的情况中,《经方实验录》记载的王右患者,症状表现为一天两次的寒热交替。这符合仲景所描述的桂枝二麻黄一汤的适用情况。尽管之前医生使用小柴胡汤可能也是合适的,但可能略显不足。治疗时,医生调整了方子,使用川桂枝5钱、白芍4钱、生草3钱、生麻黄2钱、光杏仁5钱、生姜3片以及...

  • 麻黄和桂枝的配伍特点是,麻黄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桂枝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君臣相辅相成,增强了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汤是一种发汗重剂,用于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象表现为浮紧。若误用导致发汗过多,则可能引起亡阳,此时可用四逆汤或回阳救逆汤救治。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组成,麻黄为君药...

  • 此汤的主要功效在于解散体内的营卫之邪,并适度引导出汗,以调整营卫之气的平衡。它适用于太阳病患者,他们在服用桂枝汤后,可能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伴随脉搏强盛,以及症状类似疟疾,但一天内反复发作的特点。桂枝二麻黄一汤针对的就是这样的症状,旨在通过温和的汗出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