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腧穴备考知识点针灸学-2020医疗卫生中医知识

【中医-事业单位-针灸学-重点知识梳理20条-足太阴脾经、腧穴】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针灸学的内容是考试的重难点,也是主要失分点,失分的原因就在于针灸学的考考范围太广太散,而同学们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其中的重点,所以 天津卫生人才网 专家为大家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足太阴脾经的知识。
足太阴脾经重点总结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2.针对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隐白:足太阴经起始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4.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5.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6.地机:郄穴;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7.血海: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8.大包:足太阴脾经终点;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9.与足阳明胃经交接部位:足大趾端。
10.与手少阴心经交接部位:心中。
11.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12.治疗崩漏重点穴:隐白,地机,冲门。
13.治疗心神重点穴:隐白,公孙,三阴交。
14.治疗咳喘重点穴:大包
15.治疗水肿重点穴:地机,阴陵泉,箕门
16.治疗黄疸重点穴:阴陵泉,商丘
17.治疗冲脉病症重点穴:公孙,
18.治疗疝气重点穴:地机,冲门
19.治疗热性病重点穴:大都,血海,
20.治疗遗精阳痿重点穴:三阴交,阴陵泉。
1. 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疾患可以选择:
A.隐白 B.太白
C.公孙 D.三阴交
E.地机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执医-针灸学-足太阴脾经、腧穴-经脉循行的知识点。(2)隐白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疾患;②便血、尿血等出血病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泄(A错)。太白主治①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疾患;②脚气,体重节痛(B错)。公孙①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疾患;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疾患;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C对)。三阴交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疾患;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疾患;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病证;④心悸,失眠,头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荨麻疹(D错)。地机主治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E错)。
2. 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外科疾患可以选择:
A.隐白 B.太白
C.公孙 D.血海
E.阴陵泉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执医-针灸学-足太阴脾经、腧穴-经脉循行的知识点。(2)隐白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疾患;②便血、尿血等出血病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泄(A错)。太白主治①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疾患;②脚气,体重节痛(B错)。公孙①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疾患;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疾患;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C错)。血海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疾患;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外科疾患;③膝股内侧痛(D对)。阴陵泉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脾湿病证;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病证;③膝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疾患;④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疾患(E错)。

2022-10-01
mcxzy 阅读 15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22: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2.针对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

  • 十二经脉各经中,足太阴脾经包括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等穴。十二经脉穴位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穴位,分别是井、荣、输、经、合。痛经的治疗穴位有血海、三阴交、中极。血海穴在膝盖骨盖住的肌肉最高点,是妇科名穴,可治痛经。下针时,血海穴不需深针,用一寸针即可。若痛经,可...

  • 足太阴脾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始点位于足大趾未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核骨后上至内踝前缘,继续上行至小腿腓肠肌内侧,沿胫骨后侧行至足厥阴肝经前,然后进入腹部,属于脾脏,络于胃部。此经脉上过膈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注入心中,...

  • 1. 阴陵泉位于膝盖内侧,不接触骨头,是脾经合穴,对于治疗水肿、膝关节风湿和小便失禁等症效果显著。针灸时,深度需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调整。2. 地机穴与三阴交配合使用,双侧施治,能强化土的滋养功能,尤其在消炎镇痛方面效果显著。3. 五腧穴(井、荣、输、经、合)是经络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

  • 【答案】:A 考点: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胃部支脉:向上...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