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辅导要点:清热药

   第六章 清热药
   大纲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 掌握: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蒿、地骨皮。
  3. 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苦参、紫草、水牛角、青黛、重楼、穿心莲、白鲜皮、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觅、大血藤、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熊胆、白薇、胡黄连。
  4. 了解:密蒙花、谷精草、青箱子、紫花地丁、金荞麦、鸦胆子、垂盆草、秦皮、马勃、木蝴蝶、半枝莲、银柴胡。
  5.掌握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药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
  6.掌握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黄柏,知母配川贝母,桅子配茵陈,栀子配淡豆豉、黄连配吴茉英,黄连配木香,黄柏配苍术,黄连配半夏、瓜蒌,青蒿配鳖甲,青蒿配白薇,地骨皮配桑白皮、白薇配玉竹各组药物的配伍意义。
  8.了解知母、栀子、黄芩、黄连、生地黄、金银花、大青叶、牛黄、鱼腥草、青蒿各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概 论
  【含义】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
  性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分类】 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将本章药物分为五类。
  【配伍方法】
  1、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
  3、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
  4、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
  5、里热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使用注意】
  1、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
  4、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例题:
  1、清泻实热郁火一般用
  A、清热凉血药 B、清退虚热药 C、清热泻火药
  D、清热燥湿药 E、清热解毒药
  答案:C
  2、下列哪些药物是清热药使用时需要注意的
  A、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B、阴虚津伤者慎用 C、气分高热者慎用
  D、实热火毒慎用 E、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勿用
  答案:ABE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含水硫酸钙)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肺胃
  性能特点:生用清泄与透达并具,即善清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肌透热,生津止渴,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煅后外用,收敛之中又兼清热之性,可治疮疡不敛及湿疹
  功 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①温病气分高热。 ②肺热咳喘。
  ③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④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用量用法:15-60g。内服宜生用。先煎。外用须经火煅研末。
  使用注意:大寒伤胃
  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肺、胃、肾
  性能特点: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稍逊石膏,擅长滋阴润燥。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①热病壮热烦渴。②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③阴虚火旺,潮热盗汗。④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炒用。
  使用注意:寒润滑肠,脾虚便溏不宜。
  天花粉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肺、胃
  性能特点: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并兼行散,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
  既善清肺胃之热,生津液,润肺燥;又能消肿痛,排疮脓。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①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②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③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注射液又能引产)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注射剂需作皮试
  使用注意:苦寒,孕妇忌服,反乌头
  栀 子
  性味归经:苦寒,心、肺、胃、三焦
  性能特点:苦寒降泄清利,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入气分泻火除烦,入血分凉血解毒而止血疗疮,入三焦清利湿热而退黄,外用消肿止痛。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①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②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③血热吐血、衄血、尿血。④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用量用法:3-9g。生用走气分泻火,炒黑入血分止血,姜汁炒除烦止呕
  使用注意:苦寒滑肠
  夏枯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肝胆
  性能特点:苦辛而寒,专入肝胆。
  既长于清肝火而明目,又善散郁结、降血压,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①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②目赤肿痛,目珠夜痛。③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用量用法:10-15g。煎汤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性寒清泄,脾胃虚寒慎用
2022-12-02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3:07: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 三七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活血散瘀,抗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其作用环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6. 三七还能促进造血,对多种实验动物模型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并能逆转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7. 对心血管系统,三七能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

  •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三十两。或是: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一两(30g)、甘草半两(15g)。运用 1、本方为治疗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治证要...

  • (一)基源鉴定: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 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二)性状鉴别: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优劣,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1.药材 (1)形状:是...

  • (4)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的使用。使用触变性助悬剂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单硬脂酸铝溶解于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一些有塑性流动和假塑性流动的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常具有触变性,可选择使用。(二)润湿...

  • 3.从三七中分离到止血活血成分 4.其它成分三七还含16种氨基酸。化学成分:该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三七药理作用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