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3——寸口脉与疾病

(原文)

(解读)

“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 ” 胃经的大络,叫作虚里。贯膈而上络于肺,出于左乳下,其脉搏动应手,这是脉的宗气。

“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 倘若跳动极剧,并且极快,这是病在膻中的征象;若见跳动时止,位置横移的,主病有积块;倘若脉绝不至,就要死亡。如果乳下虚里处脉搏跳动剧烈振衣,是宗气外泄的现象。

“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 要了解寸口的太过与不及。寸口脉应指而短,其病头痛。应指而长,其病足胫痛。

“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 应指短促迫疾,有上无下,主肩背痛。应指沉坚的,其病在中。应指浮盛的,其病在表。

“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 应指沉弱,主寒热及疝瘕积聚小腹痛。应指沉紧并有横斜的形状,主胁下、腹中有横积作痛。

“ 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 ” 应指沉喘,病发寒热,脉象盛滑而紧的,病是比较重了,是六腑有病;脉象小实而坚的,病是比较重了,是五脏有病。

“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 ” 脉来小弱而涩的,主久病;脉来浮滑而疾的,主新病。脉来绷急的,主病疝瘕小腹作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病痹。

“ 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 ” 脉来缓滑,其病热中。脉来盛紧的,主病腹胀。脉顺阴阳,病易痊愈;否则,病就不易好了。

“ 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 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即使患病,亦无其他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则病就难以痊愈了。

今天学习了寸口脉与疾病。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2022-07-06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38: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原文如下:黄帝问岐伯关于平人的定义: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平人与病人的脉象对比: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

  •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①脉五动,闰以太息②,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③,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

  • 本篇说明了健康人的脉息次数和变化, 及各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 其中阐述了脉象会随着四时节气而变化, 分别了解四时的五脏的平(正常)脉, 病脉, 死脉. 归结到底以胃气为本.黄帝问: 健康人的脉象是怎么样的?岐伯说: 人呼一次气, 脉跳动两次, 吸一次气脉跳动2次, 在呼吸之间脉也会跳动一次, ...

  • 《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吸这脉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侯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

  • 第18章浅解不深究学问,只探讨实用。浅读《黄帝内经》,惠及寻常日用。 今日话题: 1.健康人脉气来源于哪个器官,怎样辨别是否健康? 2.四季的平脉和病脉是如何表现的? 3.“病在外”和“病在内”的脉象有什么不同表现?浅谈闲叙:平脉病脉,胃气辨识。一、什么是健康人的脉象?健康脉象如果通过呼吸来...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