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在《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心藏血脉之气”,《素问.五脏生成》亦云:“诸血者皆属于心”,后经后世医家的总结形成。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其中血,指血液,全身的血液。脉,指血脉,血液运行的通道,与心脏相连,流于全身。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血、脉密切相连,构成了完整的功能系统。

心主血:心主血功能包括推动血液运行和参与血液生成两方面。

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血液运行需要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心的搏动,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推动血液输送在全身运行,以使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到达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发挥血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人体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以及心和脉自身皆有需要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使生命活动正常。

二是心参与血液的生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生血”,主要是指人们饮食的食物经脾胃的运化,化为水谷中最精微的物质,这些水谷之精再化生为营气和津液,心为火,火色赤,营气和津液入脉中,经心火(即心阳)的“化赤”作用,变成 红色的血 液。

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 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脉,即血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现代解剖学可知,心脏与人体血管直接相连,互相沟通,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由于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位于胸中,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反映于脉象、面色、舌色以及心胸部感觉等方面:

若心气、心阳充沛,心血充盈, 脉道 通利,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可见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等。

若心气、心阳不足,血液亏虚,或脉道不利而血流不畅,则脉象细软无力或结代,面色无华或晦滞,舌色淡白或紫暗,并见心悸、怔忡等;

若心 脉痹 阻严重,则见面、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甚则刺痛, 脉细 涩或结代等。

若心气、心阳亢盛或 阴虚火旺 ,又可见 脉数 、舌红等症。2022-06-14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41: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其中血,指血液,全身的血液。脉,指血脉,血液运行的通道,与心脏相连,流于全身。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血、脉密切相连,构成了完整的功能系统。心主血:心主血功能包括推动血液运行和参与血液生成两方...

  •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在中医学中被尊为“神明之腑”、“君主之官”和“五脏六腑之大主”。1. 心主血脉:心脏的主要职责是推动血液运行,这一功能依赖于心气的充沛。心气充沛时,血液得以正常循环,脉搏跳动有力。2. 心主神志:心不仅负责调控人的精神情志和思维活动,而且与人的七情密切相关。二、心...

  • 现代医学亦认为心脏是血液循行的动力器官,在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期间,心脏都在不停地跳动,不断地将静脉流入心脏的血液以一定的压力射入动脉血管中,推动血液循环,这与中医学的“心主血脉”、“诸血皆归入心”的认识有一致之处,同样深刻地说明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动力作用。心与脉管相通,心气推...

  • 心主血脉,指的是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心气行血、心生血与心主脉三方面共同作用,心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心脏的搏动依赖心气的调控;心血的滋润濡养心脏;心阳激发心的搏动;心阴抑制心的搏动。心主神志,或称心藏神,是指心能主宰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心藏神与心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心主血...

  • 1.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中医理论中,心脏被认为是神明的所在,这里的“神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神明指的是人的思维和意识,即大脑的认知功能;而广义的神明则涵盖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活力,包括人的精气神和整体的精神面貌与气质。2. 肝主藏血,负责疏泄功能,肝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