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固本御邪的桂枝汤?

《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赞誉,原因就在桂枝汤在强固根本,抵御病邪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
桂枝汤由5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适用于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等症状。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桂枝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对病得很重、委靡不振的人,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鹿每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时候。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才能把邪气往外赶。
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辨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讲到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再喝一碗热粥,助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如果出汗太过,就喝一碗凉粥,主收敛,也不伤脾胃。
张仲景还指出:吃桂枝汤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病邪就会往下走,侵入身体内部,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即使饿两顿都没什么关系。2019-02-03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1:23: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赞誉,原因就在桂枝汤在强固根本,抵御病邪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桂枝汤由5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适用于感冒发烧,“头项强...

  • 桂枝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著名方剂,其歌诀言简意赅:“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这首歌诀概括了桂枝汤的主治特点和药物配伍意义。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经的风寒感冒,症见恶风发热、头痛项强、身体疼痛等。此方剂的机理在于调和营卫,改善表虚状况。营卫是...

  •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因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本方与桂枝...

  • 这也是为什么《伤寒论》中提出“风伤卫,寒伤营”的原因。桂枝汤中的甘草、生姜、大枣补益营血,芍药酸收营血,桂枝疏通经络以祛风邪,辛甘合化为阳,补益卫阳,使其闭敛,从而避免发热。因此,了解气虚发热的机理,需要从内经的生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而营卫的根源就在于胃,胃为营卫气血之海,因此健胃增液就是桂枝汤证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汤证应该比麻黄汤证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麻黄汤证正气不虚,正气可以抗邪,而桂枝汤证正气已经有所衰弱,邪气已经进一步进入肌腠,这时候就只有健胃增液,扶正祛邪了。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