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热雍滞气血,外感寒邪表证,试试白虎加桂枝汤治疟证

《金匮要略》中说:“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这里的“其脉如平”并非正常人所有的平脉,而是既有内热又有表寒,所以表现出来的既不洪大浮,又不沉缓紧。“身无寒但热”是白虎汤证的主要表现之一,“骨节疼烦”是因为内里有热雍滞气血,外又有可能有表证不解,所以用桂枝。

那么,什么时候用白虎加桂枝汤?

1.恶风发热、口渴。

2.骨节烦疼、汗出不彻。

3.舌质暗红。

本方证常见于急性发热性疾患、各种风湿热证、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枯草热、粒性细胞增多症、异位性皮炎、荨麻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病症。此外暑湿内伤,又兼外感,也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类汤所治的“身热”,是由于下焦营血亏虚而客热上逆所致,白虎加桂枝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都能治疗疟病之热盛证,但白虎加人参汤所治为为表里俱热、气阴两伤,下焦亏虚而又感受邪热,并无寒邪深伏,所以需要清热益气生津,不用桂枝而用人参;而白虎加桂枝汤所治为温疟兼有寒邪在表,但口渴等伤津症状比白虎加人参汤证轻,故用桂枝而不用人参,所以治疗时重在清热生津、解肌发表。

此外,本方对比白虎汤,减少了粳米的用量,减轻了补益营气之力,以防补益留邪,我们若觉得桂枝辛温助热,可以将桂枝换成连翘、蝉蜕、薄荷等其他辛凉解表药,既能助表之血运,又无助热之担忧,此乃张锡纯之经验,可供参考。

白虎加桂枝汤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桂枝五药组成,虽为白虎汤加一味桂枝,但实则是白虎汤合桂枝甘草汤,用白虎汤清热,用桂枝甘汤解表降逆,桂枝又可引石膏、知母之力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宣散风寒,解郁表之邪,而温疟可治。但若温疟不见表证时,可单用白虎汤治疗,口渴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病形如本条所述,而又兼见少阳证时,可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若里热兼见湿者,则又当用白虎加苍术汤也。2022-07-28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27: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但若温疟不见表证时,可单用白虎汤治疗,口渴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病形如本条所述,而又兼见少阳证时,可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若里热兼见湿者,则又当用白虎加苍术汤也。

  • 常见的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详见寒热虚实辨证。(二)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凡病表证,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称为表邪入里。多因机体抗邪能力降低,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误治、失治等因素所致。例如,凡病表证,本有恶寒发热,若恶寒自罢,不恶寒而反恶热,并见...

  • 九味羌活汤方,针对外感风寒湿邪且内蕴热邪的病症。风寒湿邪侵袭肌表,阻滞气血运行,导致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伴有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这是表证兼里热的表现。治疗时,主要目标是疏风散寒除湿,同时兼顾清热解毒。方剂中的羌活性温,能散表寒、祛风湿,是治疗风寒湿邪在表的...

  • 浮脉:轻取即得,如水漂木,轻取不应手,重按始得。浮脉多见于外感病证,即表证。若久病、失血见此脉则为逆证。沉脉:一息不足四至,为寒证、阳虚之象。沉脉的出现提示体内阳气不足,或病邪深入于里。迟脉:一息六至以上,多见于热证。迟脉的出现可能与体内热盛有关。虚脉:举按均无力,为虚证、...

  • 1.表热证 表热证又称风热袭表证。指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即风热侵袭肌表,以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皮肤红肿灼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治宜辛凉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2.里热证 里热证指邪热炽盛的里证。即热邪内传,脏腑、气血积热,以身热汗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