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类』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

本节通过“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对养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后果的对比,强调养生的意义,告诫人们想得到身体健康和益寿延年,必须保持生活的正常规律,养精保神,否则必致早衰。

总的来说,环境虽然重要,但懂得养生更加重要,包括食饮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要太劳累、房事适度、管控嗜欲等。

本文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天师:对臣子岐伯的尊称。《内经》一书,乃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六臣之中,惟岐伯之功独多,而爵位隆重,故尊称之为天师。

[2]时世:时代。

[3]将人失之耶:原作“人将失之耶”,据《千金》卷二十七第一改,与后文“将天数然也”句式相同。将,选择连词,亦或之意。

[1]其知道者: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调整自我,采用正确的养生方法。法,取法,效法。阴阳,此指天地变化的规律。和,调和。术数,此指养生的正确方法。

[3]不妄作劳:不过度操劳以及房劳。妄,乱也。劳,此指过度的劳累和房事。

[4]形与神俱:形神俱望,则整个生命力得以旺盛。俱,偕同之意。

[5]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大约120岁。后面百岁只是概数,并非绝对,比如孙思邈据考约141岁。

[1]以酒为浆:指过度饮酒。浆,酢浆也——《说文》,一种古代的饮料。

[2]以妄为常:不良生活习惯习以为常。

[3]醉以入房:酒色并行。

[4]好:原作“耗”,“好”与上文“欲”字相对,故改之。

[5]以欲……散其真: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6]持满:保持精气的充满,即不乱耗精气。

[7]不时御神:不善于统御精神,即乱耗神气,比如思虑过多、自制力差易受诱惑、无法控制情绪等。时,善于、擅长。

[8]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只图一时之快,违背生命常乐。

此句为王冰取于《史记》,但改“聪明”为“登天”,以承接下句“乃问于天师曰”,而非古经之文,而且也啥用处,故删除。2022-06-04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7:30: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黄帝内经》中的古文表述了一个理想状态:古代的人们普遍能够活到百岁之上,并且能够终其天年,即自然死亡。2.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一篇,反映了古人对于健康和长寿的追求。3.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成书于汉代以后,而其文稿的形成可能受到...

  • 上古时期的人们,普遍能够活到百岁,并能够享受到他们自然寿命的终结。《黄帝内经》中的这一说法,反映了古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理想。然而,这种描述并非指实际年代,而是一种寓言式的表达,用以强调养生和保健的重要性。在现代,人们通常将60岁称为花甲或耳顺,70岁称为古稀,80岁至90岁则统称为耄耋,...

  • 本文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天师:对臣子岐伯的尊称。《内经》一书,乃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六臣之中,惟岐伯之功独多,而爵位隆重,故尊称之为天师。[2]时世:时代。[3]将人失之耶:原作“人将失之耶”,据《千金》卷二十七...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这首诗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全文具体如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这首诗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汉文帝时,习医者淳于意因不与难缠的王公贵族治病,招恶意诽谤,被状告至文帝,皇帝亲手审理此案,留下医界佳话。这事可能是对《内经》用对话式文稿的启发,而现代许多学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