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昭彰出自哪部古籍

呵~在《九阴真经》中看过!2010-01-13
意思是通过外部表现来判断病人的病状。
出自:春秋时期王冰的《黄帝内经》
原文: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列。
变化之由表,死生之昭彰。
译文:
天地之像,阴阳之候,是由病变地缘由,(如果熟悉掌握了其中的微妙变化)就能明辨疾病的生死。不用苦思冥想迹象就显现出来了,就像冥冥之中有契约与之谋和一样。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
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
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2019-07-13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序,
原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 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 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昭彰”的大意是:天地之像,阴阳之候,是(人)病变地缘由,(如果熟悉掌握了其中的微妙变化)就能明辨疾病的生死。不用苦思冥想迹象就显现出来了,就像冥冥之中有契约与之谋和一样。2015-07-19
《射雕英雄传》里面的 《九阴真经》。2010-01-14
《皇帝内经》2010-01-19
黄帝内经2010-01-15
《皇帝内经》2010-01-13
易书
天地之象,乾坤之卦2010-01-13
皇帝内经2010-01-1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35: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天地之像,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来,生死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1. 原文中的“分”字可以理解为“显示”或“揭示”,表达出天地形象中阴阳交替变化的规律性。2. “侯”字在此可理解为“规律”或“节候”,指的是阴阳变化的具体表现。3. “列”字表明这些变化是依次出现,有...

  • 译文如下:分析了自然的现象,罗列了阴阳的征候,表明了变化的原因,阐明了生死的征兆。(这些——指象、候、由、兆)无须商量,远近自然相同;不要约定,明的暗的全都符合。天地间的众多事物被区分清楚了,阴阳节气被序列起来了,变化的根由被揭示出来了,生死的征兆被阐发明白了.并没有与天地人身商...

  • 出自:春秋时期王冰的《黄帝内经》原文: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昭彰。译文:天地之像,阴阳之候,是由病变地缘由,(如果熟悉掌握了其中的微妙变化)就能明辨疾病的生死。不用苦思冥想迹象就显现出来了,就像冥冥之中有契约与之谋和一样。

  • 《乌云然》前奏那个@#¥%&很难听出来,专辑的歌词本里没有,我在百度查了一下,原来是出自《九阴真经》,有兴趣可以看看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列变化之由来生死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生死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唐代王冰...

  • 你说的是胡歌的乌云然么。嗯因为你只要RAB的那段我就不全部给你啦:天地之象分 阴阳之侯列 变化之由表 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遗迹自同 勿约而幽明斯契 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