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离合论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2022-06-02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2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原文如下: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

  • 【答案】:《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又曰:“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这说明阴阳的可分性,指出了自然界虽有千变万化,但其要仍在于一阴一阳,也就是说无论客观事物多么复杂,都不出阴阳的对立...

  • 一、阐明了自然界的阴阳虽变化万千,无限可分,但其要领只有一个,即一阴一阳的道理。二、论述了三阴三阳经的离合和所行部位及起迄点。三、指出了三阴三阳经的作用特点——开、阖、枢。【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

  •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之气,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解读)“帝曰:愿闻三阴。” 黄帝说:我希望再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 这段话既然出自《阴阳离合》,就可以理解了。离就是对立,合就是统一。唐代王冰注:一,谓离合也。虽然阴阳这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处处存在,不可胜数,但总是在离合的变化之中。也即现在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