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夏季容易让人生气,从黄帝内经中来学习夏季养生护身体

《黄帝内经》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意思是说,夏天人们的精神要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 切忌发怒 ,当保持心情舒畅,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才是适于夏季的 养生 之道,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养生 调护。
中医上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夏在五行属火,而五脏之中,心属火脏,故夏天火气偏盛,则相对应的心也会随之而气盛。《黄帝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意思就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此而出,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由心来完成的。因此,心的功能保持正常,首先当做到一个“ 静 ”字。水能克火,五脏之中,心主火,肾主水;心位于人体上部,肾位于人体下部,平时人们应当做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心境达到平和之时,则心火下降,肾水上移,心肾相交,情志自达舒畅。
然而,夏天火性旺盛,情绪易于波动。事情繁杂,就会容易急躁、恼怒,这样就容易导致阳气上升太过而损伤正气,出现心神改变,如 心慌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痴呆、狂妄躁动、哭笑无常,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等不良症状。调节不良的情志,防止郁怒,阳气才能保持正常的宣发,自然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身体 健康 。如三国嵇康在《 养生 论》中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神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养生 歌也说:“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当情志调畅,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中医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可达到清心宁神、舒畅情志的效果。其中手少阴心经的 少海穴、少府穴和通里穴 效果尤佳。
少海穴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少海穴属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原理,水克火,故凡是由心火旺盛所致的病症都可通过刺激少海穴来缓解,达到交通心肾、滋阴降火的作用。刺激时可以用拇指用力按住此处,按同一个方向进行按揉,持续3分钟左右,可使情绪平定下来。
少府穴为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穴位刺激方法同前,具有发散心火的功效。
通里穴也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置在手臂掌面内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按揉方法同前,具有宁心通络、安神定悸的功效。
中医 养生 的四大基石为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是阳气最为旺盛之时,人体阳气也因大自然阳气的升腾而生长旺盛,为使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期也应该让阳气“宣泄”出去,这样才有利于心情舒畅,有利于“秋收”“冬藏”。中医讲究“动汗可贵”,是说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为可贵。“汗为心之液”, 适当排汗 ,可使阳气宣泄,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所以夏天不妨参加一些 体育 锻炼,如 游泳、打球、跑步、跳绳 等,老年人还可进行 太极拳、八段锦、吐纳 等功法,使气得泄,动中取静,平和心态,调畅情志。
夏当防暑,适当喝些 绿豆百合粥 ,可清热解暑,缓解夏天烦闷的心情。夏季湿重,湿邪易困脾土,冷饮之寒与湿邪相合,则脾阳之气受损,故夏天饮食当避免冷饮,多食红色和黄色的食物,如 西红柿、山楂、黄瓜、大豆、莲子 等,以调养心脾,从固护心液和脾土角度调畅情志。对于心脏病患者, 人参当归猪心汤 既补阳,又补气,同时还有生精的作用,具有补血安神之功,是很好的养阳方;而每天服用1-2支 生脉饮 ,也是此类患者夏季养阳的好方法。对于虚寒体质人群,夏天是治疗各类虚寒证的良好时机,可服用 山药羊肉汤药膳 ,达到外散风寒、内补肺脾肾三脏之效。阴阳平衡,则心境安宁。
夏季昼长夜短,是夏季阳气旺盛的体现之一。夏日起居,当顺应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 减少睡眠时间,晚睡早起 。适当增加 户外活动,培补阳气 ,使大脑得到放松; 适当午休 有利于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生。
夏季养阳,你学会了吗?
2022-06-20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4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夏季昼长夜短,是夏季阳气旺盛的体现之一。夏日起居,当顺应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 减少睡眠时间,晚睡早起 。适当增加 户外活动,培补阳气 ,使大脑得到放松; 适当午休 有利于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生。夏季养阳,你学会了吗?

  •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不难看出,这段话中“使志勿怒”是核心,也就是说: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不动就去生气发怒,怒生火,只会伤害你的肝脏,...

  • 四季交替,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春季养肝,夏季清热,秋季润燥,冬季温阳,合理养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 七月是秋季,七月的天气还很潮湿,长夏之气未尽,所以秋初多湿证,直到九月燥证就多起来了。秋伤于湿,湿气太盛,肺气不清,上逆而咳;肺气不清,或伤了阳气,还会发为痿症或厥症;痿多见于燥热证,厥多见于阳虚证 )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冬天被寒邪...

  • 1、贪凉的坏处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告诉记者,大自然有春生、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