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我黄帝内经全文的白话文吗 谢谢

黄帝内经白话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 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 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说: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
歧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变枯竭了。
黄帝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
歧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致人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2012-01-16
白话黄帝内经·素问人若受寒气的侵袭,意志就会消沉,起居不宁,神气不能内守而向外浮越,阳气就不能固密了。若为暑气所伤,就会多汗、烦躁,甚至喘促,喝喝有声,平静下来则又多言多语,喋喋不休。身体像烧炭一样发热,必须出汗,热才能退。如果伤于湿邪,就会头部沉重,好像有东西裹着一样。如果湿邪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出现大的筋脉收缩变短,小的筋脉就会松弛变长,缩短的为拘挛,松弛的为痿弱。如果由风气所伤,可导致浮肿,如果上述寒、湿、暑、风四种邪气相互交替伤害人体,就会导致阳气衰竭。人身中的阳气,在精神过度紧张和机体过度疲劳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元盛,而阳气元盛必然消耗 ,如果长期如此,就可以造成 枯竭。如病久积到夏天,就有发生“煎厥”病的可能。它的主症是眼睛昏蒙看不清,耳朵闭塞听不见。病势危急,犹如涨满水的河堤崩溃,水流迅疾,不可遏止。人体的阳气,在大怒时,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就会郁积于头部,可能发生“薄厥”的病,症状还可见筋脉损伤,出现松弛无力,肢体不能运动,如果是半身有汗而另半身无汗的,将来可能会发生偏枯病。汗出后,若受到湿邪侵袭,就会生痤痱。多吃肥肉精米厚味,容易生疔疮,这种人得病之容易就像拿着器具盛东西那样方便。如果劳动之后出汗,又受到风寒邪气侵袭,寒气逼于皮肤,每每发生粉刺,郁积久了,便成为疮疖。阳气在人体里,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渚筋柔韧。如果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邪乘机袭人,则使人体伛偻不能直立。营气本来流行在经脉里,如果寒气入于经脉,营气不能顺着经脉走,阻滞在肌肉中,就会发生痈肿。寒气深入血脉中,就会成为瘘疮,留滞在肌肉纹理,很难痊愈。如果寒邪从背腧侵入到脏腑,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状。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不透,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削弱,腧穴闭塞,致使邪气留在体内,寒热交迫,就会发生风疟之病。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是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腠理就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浸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病久了,就会转化为上下之气不通积阳、积阴之症,那时虽有良医,也是治不好的。可知阳气过分蓄积,也会致死,必须用泻法消积散阳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俗的医生所误,必然败亡。阳气,一天一趟向外运行,天亮的时候,人的阳气始生;中午的时候,阳气最旺盛;到了日落的时候,阳气衰退,汗孔也就随着关闭了。到了晚上,阳气收藏,就能抗拒邪气。不要扰动筋骨,不要冒犯雾露,如果违反了早、中、晚三时的阳气盛衰规律,就会生病而使身体憔悴。岐伯说:阴是藏精于内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风邪侵入人体,渐渐侵害阳气并逐步侵入内脏,精血就要损耗,这是邪气伤害肝脏的缘故。肝脏已经受伤,这种情况下吃得过饱,胃肠的筋脉由于充满而变得松弛无◇oo五◇

吴茹芝,邵士梅,蒋筱波编译.白话黄帝内经.三秦出版社,2007.8.2012-01-15
把你的邮箱或者别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传给你2012-01-1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5:44: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