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回答如下: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要素:一是气,二是阴阳,三是五行,四是中庸思想。而把这几个概念讲的
最透彻的,就是《黄帝内经》。
《皇帝内经》表面上讲的是五脏六腑,其实,它真正面对的,是人性。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黄帝内经》中的十六字真经。
做到这十六个字,就不会得病。但就这几个字,做到的却不多。
“恬淡虚无”。“恬”是内无所营,“淡”就是外无所逐。内心没有太多的需求,对外界的事
物要有淡然之心。
我们的焦虑,劳苦,疲累都是因为我们的过度需求造成的。疾病的根源无非是:贪,嗔,痴。
做任何事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贪心?人一有贪心,就容易有灾,有磨难。
“真气从之”,真气指的是阳气。真阳之气足,人才能安定,定的住。
很多男人端个酒杯,手都抖,都这样了,还在喝酒。抖,就是精不足,精是指人阴的一面。能
固摄阴的就是阳,阳不足,则万般固摄不住。

俗话说:男抖穷,女抖贱。女人不能嫁给抖腿的男人,为什么呢?
男人抖腿,就是精不足,然后造成脑力不够。脑力不够,想问题就想不清楚,想不清楚,事业
就很难成功。事业不成功,他就穷。
其实甭管身体哪儿抖,其实都是肝肾不足。
精气神皆足,才能气定神闲。如果装作从容,只能装一会儿,很快就会表现为烦躁。因为邪气
憋在五脏就是烦,憋在四肢,就是燥。
“精神内守”,精是阴,神是阳。精是血,神是气。精是有形的,神是无形的。这两个东西都
要内守,不可外泄。
精神内守,就是不要胡乱的对待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起居有节,不要胡思乱想。
现代人早晨不起,晚上不睡,除了手机,就是电脑。欲望太盛,脑子太乱,太散。脑子一乱,
身体就乱,情绪就乱,五脏就乱。乱了,就得病。就这么简单。
病安从来?“安”是哪里的意思。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12个字,病还
能从哪里来呢?
所以,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修心。《皇帝内经》这么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最后也都是归于修
身养性。
2023-04-16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05: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精神内守,就是不要胡乱的对待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起居有节,不要胡思乱想。现代人早晨不起,晚上不睡,除了手机,就是电脑。欲望太盛,脑子太乱,太散。脑子一乱,身体就乱,情绪就乱,五脏就乱。乱了,就得病。就这么简单。病安从来?“安”是哪里的意思。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

  •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不仅是修身养性的秘诀,也是站桩养生的法门。站桩时,心境需平和,排除杂念,全身放松,让身心沉浸在清静无为的状态中。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忘我境界,这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身体自然得到调理,疾病难以侵扰。“精神内守”让精神集中,气聚神全,身心合一。在站...

  • 此外,这种生活态度还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闲、内敛的精神状态,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和外在的虚荣,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更能让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总之,这种追求内心安宁、内敛自省的生活方式,不仅符合中医养生的理念...

  • 真气从之:在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基础上,真气会自然地跟随和流动。这涉及到一种修炼方法,如道教的内丹养生,通过调节身体的能量路径,来支持和强化恬淡虚无的心态,达到身心平衡。精神内守:意味着精神要保持在身体内部,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这要求人们收敛心神,专注于内在的平和与宁静,从而保持精神的...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主要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要保持清心寡欲、内敛自省的精神状态,追求清净自然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符合生命进程的、能使生命如细水长流般长九而坚韧。应该寻求安闲、内敛的精神状态,不存邪心杂念,不心存妄想,不心浮气躁,保持内心的安宁状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