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呼吸吐纳呼吸法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的呼吸吐纳呼吸法是盘腿而坐,上身保持正直,两肩放松,掌心向上轻放膝盖上,嘴微闭舌头贴于口腔上壁,舌尖轻抵上排牙齿。呼吸时不能听到自己吸气或呼气的声音。
用鼻吸气时要短而渐快(气沉丹田),再用鼻呼气,呼气时要长而慢,重复3次。第4次用鼻吸气。每天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吐纳。

其评价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2022-02-27
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腹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

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人体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加充沛了。
吸气时:采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肚脐处,放松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后吸气,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时:腹部自然凹进,向内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动。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把所有废气从肺部呼出去,这样做时,横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简介: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但往往也最容易忽视呼吸。众所周知,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展开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很多人因为呼吸太短促,使空气不能深入肺叶下端,导致换气量小,在正常呼吸频率下通气不足,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因此,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每日进行2—3次深呼吸,可以使人的胸部、腹部的相关肌肉、器官得以较大幅度的运动,能较多地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有氧代谢,从而达到养肺目的,并且对于解除疲惫,放松情绪,都是有益的。2022-02-21
慢呼吸、长寿命---我国古代的呼吸吐纳功法。
《黄帝内经》有大量调养呼吸的方法,如《上古天真论》中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呼 气,独立守神”。非常注重呼吸运气。
我国历代都注重调息法---调养呼吸吐纳的功法。气功的本意就是一种以调气为主的养生方法,当然调气与调形、调神是不可分离的。2022-02-2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2:45: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呼吸吐纳法,是一种通过鼻吸口呼的方式,调整呼吸节奏的养生方法。2. 在吸气时,新鲜空气被吸入胸腔肺脏,同时通过收缩小腹,将体内浊气排出。3. 吐气时,则通过口鼻将肺脏中的气体缓缓呼出,同时放松小腹,使得呼气均匀进行。4. 吐纳是气功中重要的炼气技法,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 《黄帝内经》中的呼吸吐纳呼吸法是盘腿而坐,上身保持正直,两肩放松,掌心向上轻放膝盖上,嘴微闭舌头贴于口腔上壁,舌尖轻抵上排牙齿。呼吸时不能听到自己吸气或呼气的声音。用鼻吸气时要短而渐快(气沉丹田),再用鼻呼气,呼气时要长而慢,重复3次。第4次用鼻吸气。每天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吐纳。

  • 1.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呼吸吐纳呼吸法是一种腹式呼吸方式,吸气时胸廓上下径增大。2. 腹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有效增加身体氧气供给,促进血液净化,增强肺部组织健康。3. 腹式呼吸有助于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锻炼横膈膜和肋间肌,提升活力与耐力,使精力更...

  • 在《黄帝内经》中,腹式呼吸是一种重要的吐纳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强调通过腹部的扩张和收缩来调节呼吸,以达到调和气血、养生保健的效果。在实践腹式呼吸时,选择一个空气质量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吸入了新鲜空气。

  • 吐纳是什么 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吸。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呼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