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难道只是关于养生吗

先简单说说书名, 黄帝者, 何也,黄帝是上古时期三皇之一,姓公孙,名轩辕,所以也叫轩辕黄帝。黄帝长于姬水,所以也姓姬。厉害考证,黄帝时期在5000年前左右。黄帝是一位很厉害部落领袖。黄帝下面有雷公岐伯等大臣。

内,内的本意是交通 ,里面的“人” 连接上下,可以理解为人在天地之间,沟通天地,可以理解为人与天地合一,就是人会受到天地影响,会吸收到天地的能量。

经, 本来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纵线一直不变不动,是为了给横线穿织的,所以经就是原理,就是那个恒定不变的真理,就是要依据的那个。

所以从字面意思看"黄帝内经"就是黄帝讲的人与天地沟通的大道,衍生物是治病 养生 等。

人们往往会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一本 养生 的书,其实《黄帝内经》不只是一本 养生 的书,黄帝内经是集合了古哲学、医学、 养生 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心理学等的大集合,又参合了个人修行的大道。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黄帝内经》是本 养生 书呢,只是很少有人读,很少有人看懂,能看懂的就是那些 养生 的知识,比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等,所以也就成为 养生 书了。

医学是给人治病,就要先研究人,中医是从天地开始研究人的,所以有了阴阳,有了四气,有了五行。这些领悟之后,应用于人体。

为什么要从天地的角度研究人呢? 因为天人合一啊。 天地人本来合一的。合一就是一个整体,无我无他,假如你的视野站在太阳上,这个时候看地球,地球上的所有的人动物植物都是一体,天人合一。如果这个人有脏腑亏损,天地到每个节气转换的时候,这个人的脏腑气血也是会有变化的,这些都是和天地之气相应。再比如《黄帝内经》讲到月亏的时候,人的气血稍微衰弱,这个时候针刺不能泻,月满的时候人的气血旺盛,这个时候针刺不能补。领悟天地大道,学医就很快上手了。

学习《黄帝内经》是可以直接临证的,比如《黄帝内经 灵枢》里有明确的选穴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只是圣贤写的都很凌乱,发散在很多章节,书中的话语都是很浅显直接的,很少有人相信。加之后世的书籍误导,很少人会看进去。

说点题外话:

有人一直认为有本《黄帝外经》,他们认为有外就有内,好像医院里内科门诊,就应该有个外科门诊与之对应才完全,这些人把《黄帝内经》的“内”理解为内在脏腑,“外”理解为体外骨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内”之真意的曲解。
明朝时期医家陈士铎写了本《外经微言》,书中序言自称是《黄帝外经》,这才是真正的假借,真正的托名。给自己贴金。读过《外经微言》的会发现文气燥动,文辞晦涩。

本文写的比较零散,各位看官将就看。以后慢慢絮叨。# 健康 大V创造营##中医#

2022-05-2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18: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文化的集大成者,经过历史筛选、时间打磨,最能表现医学领域精髓,是中医学界最有价值,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万世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各九卷81篇。简介 《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写,只是...

  •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灵枢和苏文。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书籍。他以黄老的学说为基础,创立了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运气等学说。市面上有这些版本:《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二版》、《灵枢经二...

  •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

  • 在生命观方面,《黄帝内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皆源自元气,强调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气化。人体的生命活动,从微观到宏观,都与宇宙间的气紧密相连,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精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基石,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健康观与疾病观中,《黄帝内经》强调人体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疾病...

  • 对于这样一部《黄帝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人体的内在生命规律。有的人结合现代医学,干脆认为《黄帝内经》就是讲内科的一本书。或许从不同的侧面来看这么一部经书,将会产生一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认识。若将《黄帝内经》之内确定在某一个点上,无异于盲人摸象。这里的内更多的是一种与外相对应的内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