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方的剂量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您所说的已经是教材上换算过的单位了。一般教材都会把《伤寒论》的一两换算成三克。所以麻黄三两就变成了九克。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只要理解了组方的机理就行了,以前大家说中医的不传之秘完全...
您好: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很清楚的写着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也就是说一次的治疗量是三分之一,所以应该是麻黄一两,桂枝三分之二两...汉代时候的一两是15.625克,麻黄一次的量应该是15克,但是古代的人体质比较强壮,所以敢用这么大的量,而现代人体质不如古人所以用量小,例如13年成都...
中医熬药有浓度的要求的,本质上来说,只要浓度合适,量不是什么问题,如题中所说,只需要半碗药的浓度是一碗药浓度的二倍即可。并且中药专业人员熬制与自己熬制,区别也很大,自己熬制因为火候控制不当等各因素,可能会大大减少药效。麻黄汤是个汉方,专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
此外,从六经分布来看其在阳证、阴证、阴阳合证中均有使用,与《伤寒来苏集》认为“太阳有麻黄症,阳明亦有麻黄症,则麻黄汤不独为太阳设也,见麻黄症即用麻黄汤,是仲景大法”的认识相符。因此,麻黄配伍特点及其量效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麻黄与杏仁配伍 麻黄为主药以麻黄汤为代表,麻黄用量为3两,杏仁为7...
首先是处方剂量不当,如果药量过轻,则发汗力不足,症状仅得到轻微缓解。其次是病人未按医嘱服药,如病人未服用足够剂量的药物,可能导致病情未得到彻底缓解,出现烦躁和视力模糊等症状。若病人原本体质强健,服用麻黄汤后,由于药物激发了血液循环,可能造成阳气上冲,从而引发上述症状。阳气上冲可能导致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