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讲“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正式进入40天的“三伏天”,这时期,对我们的感受是炎热难耐,但在医生眼中,却是养阳驱寒、治病防病的佳时。三伏时节,阳气旺盛,人体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药物能更有效地渗透与吸收。在特定穴位进行药物熏贴,即三伏贴、三伏灸,能以热治寒,疏通经络,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实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这正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与“未病先防”预防观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将汇集所有保健穴位图,方便大家学习与收藏。
1、日常艾灸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2、治女人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不调,取穴关元穴、肾俞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3、治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取穴肺俞穴(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4、治腹泻拉肚子
脾胃虚弱,便溏者,或贪凉过度或饮食不洁,诱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5、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问题。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加速血液循环、美容养颜)。
6、治空调病
长期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取穴大椎穴(温阳利湿)
7、治皮肤问题
夏季湿气重,皮肤病高发。对于内湿外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可采用艾灸治疗。还需勤晒被褥、保持卫生,饮食清淡,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
8、治暑湿症
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头伏:2019年7月12日
中伏:2019年7月22日
中伏加强:2019年8月1日
末伏:2019年8月11日
不喜三伏贴的朋友,可用艾条灸穴位,伏天灸几下,疾病自然远离。2024-11-20
1、日常艾灸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2、治女人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不调,取穴关元穴、肾俞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3、治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取穴肺俞穴(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4、治腹泻拉肚子
脾胃虚弱,便溏者,或贪凉过度或饮食不洁,诱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5、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问题。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加速血液循环、美容养颜)。
6、治空调病
长期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取穴大椎穴(温阳利湿)
7、治皮肤问题
夏季湿气重,皮肤病高发。对于内湿外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可采用艾灸治疗。还需勤晒被褥、保持卫生,饮食清淡,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
8、治暑湿症
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头伏:2019年7月12日
中伏:2019年7月22日
中伏加强:2019年8月1日
末伏:2019年8月11日
不喜三伏贴的朋友,可用艾条灸穴位,伏天灸几下,疾病自然远离。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