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脏别论》强调了什么?

《内经》是一部充满医学唯物论思想的著作,这不仅在思维方法上如此,在处理与巫师、巫医理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素问·五脏别论》强调:“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这就是说与那些迷信鬼神的人,是没有办法同他们研究论述高深的医学道理的;对那些讨厌针砭的人是没有必要同他们讲高明的针灸医疗技巧的。这样坚定的意志和态度,说明《内经》的作者们和《内经》时代的医学家们,已坚决同鬼神致病的谬论和唯心迷信的观念决裂了。中国医学在扁鹊、《内经》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使中医学始终沿着唯物的道路向前发展着。尽管在此之后,咒禁在一些时期仍有发展,甚至设有咒禁科,但无不处于从属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咒禁一类迷信科目里,药物和医疗技术,心理疗法等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2020-01-02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3:00: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素问·五脏别论》强调:“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这就是说与那些迷信鬼神的人,是没有办法同他们研究论述高深的医学道理的;对那些讨厌针砭的人是没有必要同他们讲高明的针灸医疗技巧的。这样坚定的意志和态度,说明《内经》的作者们和《内经》时代的医学家们,...

  • 综上所述,《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的心为阳中之太阳的观念,表达了心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心与阳气的密切关系,并对中医的治疗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观念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探究人体奥秘以及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医学中,心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器官,具有维持血液循环...

  • 出自《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先藏于胃,然后化生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布散全身,滋养五脏。《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即寸口。张介宾云:“气口属肺,手太阴...

  • 在生理方面,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认为人体的阴阳双方应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如果阴阳平衡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其病理表现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2、邪正盛衰论 邪正盛衰理论取法于古代的军事思想。《素问》将这一思想引入医...

  • 《素问·五脏别论》。/strong>根据查询搜狐网得知,《素问·五脏别论》中记载:五味入口,先藏于胃,化生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布散全身,滋养五脏。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未有所长以养五气”出自《素问·五脏别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