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跷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阴蹻脉循行路径 4 阴蹻脉交会腧穴 5 阴蹻脉经脉病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跷脉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阴蹻脉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阴蹻脉 已经自动替换为 阴跷脉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yīn qiāo mài
2 概述 阴跷脉(Yin Heel Channel[1]、Yin Heel Vessel[1])为奇经八脉之一[2][3]。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3]。阴跷脉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4]。
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
3 阴跷脉循行路径
阴跷脉循行路径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阴蹻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经过内踝后,沿下肢内侧上行,经 *** ,沿腹、胸进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5]。
《中医大辞典》: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阴)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本脉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经过内踝,沿下肢内侧向上,进入 *** ,向上沿着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锁骨上窝),再上行,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经颧部内侧,到目内眦,与太阳、阳蹻脉相会[2]。
《中国针灸学词典》: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 *** ,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3]。
阴蹻脉起于跟中,内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间之然谷穴,循内踝上行腹股、阴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亦会于足太阳膀胱经。
(1)足少阴肾经部分:阴蹻脉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即在内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间。从然谷穴循内踝下一寸照海穴,再由照海穴直上三寸至交信穴,从此循阴股鼠蹊处,入生殖器后而上行入腹胸里。
(2)足阳明胃经部分:阴蹻脉入腹胸处上行后,转循足阳明胃经,上行至锁骨上缘中点,下对 *** 中线之缺盆穴,经结喉旁,颈动脉后之人迎穴之前,再上行入頄鼻旁。
(3)足太阳膀胱经、阳跷部分:阴蹻脉上行至頄鼻旁,属目内眦后,再往外出曲宛而出,再入睛明穴。在此与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之上行气一起还回,此功能即作为濡润眼睛之用。故知阴蹻脉气,若不能与阳跷脉气,并荣于眼睛,则造成眼睛不能合闭。
奇经阴蹻脉经筋图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阴)蹻脉者,上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服;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该脉主要分布在腹部和颈部,其功能为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
循行路线: 起于跟中
上内踝之上
直上循阴股入阴
上循胸腹
入缺盆
上出人迎之前
入頄
属目内眦
奇经阴蹻脉经别循行路径图
阴蹻脉 4 阴跷脉交会腧穴 阴跷脉交会腧穴有照海、交信(足少阴肾经)、睛明(足太阳膀胱经)[4]。

阴跷脉腧穴总图
5 阴跷脉经脉病 阴跷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等[2]。
阴跷脉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4]。
阴跷脉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以及嗜睡等。
患阴蹻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阳气不足,阴气偏盛,常常多眠。
2022-10-28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3:04: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交...

  • 阴跷脉起源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上行穿过内踝进入大腿内侧,沿途抵达前阴部,随后沿躯干腹面向上,至胸部进入缺盆,上行至喉结旁前,接近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最终达到鼻旁,与眼内角相连接,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继续上行。阴跷脉的功能主要是控制眼睛的开合与肌肉的运动。它主司阴气,负责下肢...

  • 2 概述 阴跷脉(Yin Heel Channel[1]、Yin Heel Vessel[1])为奇经八脉之一[2][3]。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3]。阴跷脉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4]。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

  • 阴跷脉,是《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八条奇经之一,其路径从脚跟部的然骨后出发,上行内踝,沿着阴股深入体内,经肾脏、胸腔,最终交汇于睛明穴。这一脉络犹如生命之河,滋养着我们的眼目、脑部和咽喉等关键器官,被称为“生死根”和“复命关”,因它还是任、督、冲脉的起点,其畅通直接影响全身脉络的...

  • 《难经·二十九经》则提到,阴蹻脉病特征为阳气松弛,阴气过于旺盛。《奇经八脉考》更详细地描绘了阴蹻脉的路径和病症,指出其起始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沿内踝下至照海穴,再上至内踝上二寸,通过交信为郄,接着沿阴股上行,进入阴部,然后上至胸,入缺盆,至人迎之前,最终到达喉咙,与冲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