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知识】阴跷脉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交会穴位:照海、交信、睛明左右共6穴。

1、照海(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作用】治疗失眠、便秘、脚气、痛经、月经不调、疝气等。

2、交信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闭经、崩漏、阴痒,阴挺等妇科病证;腹痛,腹泻、泄泻,泻痢赤白、大便难; 小便不利,水肿;睾丸肿痛,疝气;5. 膝、股、腘内侧痛。

【作用】益肾调经,调理二便。

3、睛明

【位置】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运用】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

【作用】1、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等。 2、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 3、舒缓急性腰痛等。 4、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2022-07-10
mcxzy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18: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

  • 在中医的神秘世界里,有一种经脉被称为道家的“不传秘穴”,它就是阴跷穴,掌管着我们的行动与视觉,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阴跷不通,可能导致下肢痉挛、眼目干涩等问题,但通过简单的静坐呼吸法,就能轻易调和其力量,使之恢复和谐与活力。阴跷脉的神秘之旅 阴跷脉,是《黄帝内经》中描述的八条...

  • 阴跷脉起源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上行穿过内踝进入大腿内侧,沿途抵达前阴部,随后沿躯干腹面向上,至胸部进入缺盆,上行至喉结旁前,接近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最终达到鼻旁,与眼内角相连接,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继续上行。阴跷脉的功能主要是控制眼睛的开合与肌肉的运动。它主司阴气,负责下肢...

  • 阴跷脉和阳跷脉这属于一种奇经八脉,主要能够达到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达到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和司下肢运动、司眼睑开合等多种作用,但是不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的调理。1、联络调节十二经脉:主要是因为阴跷脉与阳跷脉是属于左右成对的,阴跷脉主要是在下肢...

  • 【答案】:答案:A 解析:阴跷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主要病候:多眠、癃闭。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