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用的对穴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
合谷---太冲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太冲穴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作用: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内关---足三里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内关穴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
气海---三阴交
气海位置: 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 肚脐 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三阴交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 内踝尖 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 胫骨 ,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功效: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中渚---足临泣
中渚穴位置: 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置: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作用功效: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鱼际---复溜
鱼际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或取侧掌,微握掌, 腕关节 稍向下屈,于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即是。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外关---后溪
外关穴位置: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 内关 相对。(或当 阳池穴 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后溪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太溪---太冲
太溪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置: 取 太冲穴 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 跖骨 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 、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作用功效: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阳谷---侠溪
阳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侠溪穴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曲池---上巨虚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位置: 在 犊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功效: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命门---委中
命门穴位置: 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作用功效: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百会---涌泉
百会穴位置: 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涌泉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作用功效: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2022-08-26
mcxzy 阅读 15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55: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失眠通常选择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和后溪这几个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处,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神门穴在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有安神的作用。安眠穴则有助于改善睡眠,位于面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穴位主要包括腰眼双侧、肾俞、委中、承山、悬钟等。腰眼双侧:位于腰部,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常用的局部穴位之一。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是调理肾脏功能、缓解腰部疼痛的重要穴位。委中:位于腘窝正中,是针灸治疗腰腿疼痛常用的远端穴位,对于缓解腰椎间...

  •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治疗时常常选择落枕穴、后溪、手三里、尺泽、小海和华佗夹背穴,这些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因颈椎问题导致的疼痛和僵硬。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则侧重于补骨填髓、益肾填精,针灸时多选用绝骨、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次髎、肾俞和大杼等穴位,旨在强化骨骼,...

  • 同时还可以选取腿上的穴位,最常用的就是委中穴和承山穴,有句口头语叫做“腰背委中求”,即腰痛、背痛都会选取委中穴来进行治疗,委中和承山是常配伍使用的对穴,委中穴位于膝盖的后侧,对于急性腰扭伤所造成的腰痛,委中穴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除了委中穴,还可以选取上肢的和面部的穴位来治疗腰痛,...

  • 常用的体针穴位包括:头面部的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下肢的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每次选取1到2个主穴,再选择一些配穴。每日一次,7到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5到7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