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方剂中,按照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药物?各起什么作用?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
内经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可见“君臣佐使”的含义是经过不断补充而逐渐完善的。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根据药力相对较其他药大。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治疗作用。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或为其反佐。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例如:《伤寒论》的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属风寒表实证。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针对主证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峻发其汗为臣药;杏仁肃肺降气,助麻黄以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麻黄、桂枝峻烈发汗之性为使药。由于“君臣佐使”为封建政体名称,现多改称“主辅佐使”或“主辅佐引”。2019-11-02
mcxzy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5-04-14 01:56: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

  • 若按中药成分的化学结构分,主要由糖与甘类、醌类、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黄酮、萜类挥发油、三萜皂苷、甾体皂苷、鞣质、生物碱、脂肪酸类、氨基酸、蛋白质、环肽、酶。

  • 中药的组方需要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还要注意毒性药物的使用,避免十八反,十九畏,药量的多少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只有专业的医师才能配药。

  • 今天看了点中医的书,了解到“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药。臣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抑制主药的毒性的药...

  • 并减轻不良反应和毒性,无疑是古代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古人配药方是辩证论治,明确病因病机治法.确定主症兼症,再根据病机分析,归纳出治法。然后根据方剂基本结构,按君、臣、佐、使基本结构适当配伍.同时这要熟悉中草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性能,掌握配伍技巧,这才配成一个药方....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