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的中药都有哪些?

黄连
[性味]苦、寒。
[功用](1)清心火:用于心火亢盛之烦躁、失眠及高热神昏谵语,常配栀子等。(2)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痢,常配木香(香连丸),或单味使用。兼发热者,配葛根、黄芩。用于胃热呕吐,配代赭石;反酸灼心,配吴茱萸。(3)解热毒:用于痈肿疔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常配银花、蒲公英等。
[用法]2~10克。
黄芩
[性味]苦、寒。
[功用](1)清泻肺火:用于痰黄粘稠之肺热咳嗽,常配桑白皮、鱼腥草。
(2)清大肠湿热:用于急性痢疾,配白芍;用于急性胃肠炎,常配葛根、黄连。(3)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毒及毒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口苦、咽痛或其他热性病。配菊花、夏枯草可用于肝阳亢盛之高血压病。(4)清热安胎:用于胎热引起的胎动不安,配白术。
[用法]3~10克。
黄柏
[性味]苦、寒。
[功用](1)清湿热:用于湿热引起的痢疾、黄疸、带下、泌尿系感染、痔出血及皮肤湿疹等。治疗痢疾常配白头翁、黄连;治黄疸常配栀子、茵陈。(2)清虚火:用于肾阴不足,虚火偏旺之潮热、盗汗、遗精等证,常配知母。(3)解疮毒:用于热毒疮痈。
[用法]3~10克。
木瓜
[性味]酸、温。
[功用](1)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痛、腓肠肌痉。挛治风湿痛,常配威灵仙、防己。治急性胃肠炎吐泻所致的腓肠肌痉挛,配蚕砂、吴茱萸。(2)祛湿和胃:用于湿盛之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常配草蔻。
[用法]6~12克。
威灵仙
[性味]辛、温。
[功用](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
[用法]5~10克。
秦艽
[性味]苦、辛、平。
[功用](1)祛风湿:用于全身性风湿痛,常配羌活、防风。(2)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常配鳖甲、地骨皮。
[用法]5~10克。
络石藤
[性味]苦、微寒。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关节肌肉风湿痛、筋脉拘挛,常配独活、薏苡仁、威灵仙。
[用法]6~15克。
海风藤
[性味]辛、苦、微温。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关节肌肉风湿痛,常配威灵仙、桂枝、秦艽。
[用法]5~10克。
豨莶草
[性味]苦、寒。
[功用](1)祛风湿:用于风湿痛,常配威灵仙、防己。(2)清肝,安神: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及失眠。
[用法]10~15克。
千年健
[性味]苦、辛、温。
[功用]祛风湿,壮筋骨:用于风湿痛,手足拘挛、麻木及老年筋骨不利。壮筋骨,可配枸杞子、怀牛膝。
[用法]6~15克。
2020-01-01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21: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热燥湿的中药有很多,常见的有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等等,这些中药都可以达到清虚热或清实热、燥湿、祛除体内湿气的作用。不同的药材对于人体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治疗方向,比如白藓皮,可以很好的祛除患者出现的皮肤病,表现为湿疹,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 1. 清热泻火药:这类药材包括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等,它们能够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因热邪引起的各种症状,如高热、烦躁、口渴等。2. 清热燥湿药:这类药材如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黄疸、痢疾等。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使身体恢复正常。3. 清热解毒...

  • 1. 苍术:具有燥湿利水、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脾胃虚弱等症状。2. 黄连、黄芩、黄柏:这三种药材均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多种病症。3. 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水肿等症状有良好疗效。4. 茯苓皮蠹:茯苓利水渗湿,皮蠹能消肿止痛,两药...

  • 中药去湿分为三类,即渗湿、燥湿和化湿,每种中药在去湿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薏苡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它能够利水渗湿,同时还能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是去湿佳品。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它能有效改善脾虚湿困的症状。茯苓则可以利水渗湿,同时还有健脾安神的...

  • 湿热可以吃以下中药进行调理:黄连、黄芩、茯苓、泽泻。1.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症状的治疗。黄连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改善湿热引起的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2.黄芩:黄芩也是清热燥湿的药物,对于湿热引起的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芩还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