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清热剂龙胆泻肝汤

〖方源〗《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说明]

〖组成〗 龙胆草 酒炒[6g]   黄芩 炒[9g]   栀子 酒炒[9g]   泽泻 [9g]   木通 [6g]
     当归 酒炒[3g]   生地黄 酒炒[6g]   柴胡 [6g]   生甘草 [6g]   车前子 [6g]

〖用法〗水煎服。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病机〗
        ┌ 内扰 ─→ 情志变化(烦燥易怒,发狂、抑郁)
        │
肝胆 ┌实火 ─┤ 上炎 ─→ 目赤肿痛,巅顶头痛,口苦咽干,耳聋、耳肿、耳痛、耳内疮疖。
   │    │
   │    └  胁肋胀满疼痛
 ┌─┤
 │ │    ┌下注 ─→ 前阴(痒、肿、痛),小便淋浊,带下(黄稠、粘滞、臭*)
 │ └ 湿热 ┤
 │      └交蒸 ─→ 胆汁外溢 ─→ 黄疸
 │
 └─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2023-01-12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19: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源〗《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说明]〖组成〗 龙胆草 酒炒[6g] 黄芩 炒[9g] 栀子 酒炒[9g] 泽泻 [9g] 木通 [6g]当归 酒炒[3g] 生地黄 酒炒[6g] 柴胡 [6g] 生甘草 [6g] 车前子 [6g]〖用法〗水煎服。〖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

  • 方剂名为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它属于清热剂中的清脏腑热类别,主要针对肝胆实火上扰和湿热下注的病症。方剂由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等十多种药材组成,旨在泻肝胆之火,清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适用于各种因肝胆火盛和湿热下注导致的病症,如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

  •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并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属于清热剂类别,专门用于清脏腑热。此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子等组成,旨在泻肝胆之实火,清下焦湿热。方剂的趣味记忆方法是:黄芩、山栀子如黄子推车,木通、车前子、柴胡与甘草共同参与,当归、生地黄则滋养阴血,泽泻则负责排湿。主要功效...

  • 龙胆泻肝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而不甚...

  • 【方名】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