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术名词解释

导引术
秦汉时期,医学的进步,直接带动了导引术的发展。当时对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就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西汉时期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筋者,皆属于节”,“胸腹者,藏腹之郭也”。这指的是人体结构。
补充
《内经》中总结导引疗法的适应症有“痿、厥、寒、热”和“息积”,临床配合“按乔”(按摩)进行;还提到以烫药、导引配合治疗筋病。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在保留了华佗的一些佚文《中藏经》中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汉代医家对导引疗病的认识逐步加深,使用导引疗法的范围也愈益扩大。2021-04-27
mcxzy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9:46: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导引术 秦汉时期,医学的进步,直接带动了导引术的发展。当时对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就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西汉时期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筋者,皆属于节”,“胸腹者,藏腹之郭也”。这指的是人体结构。补充 《内经》中总结导引疗法的适应症有“痿、厥、寒、热”和“息积”,临床配合...

  • 动触反应名词解释如下:导引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修炼方法,它通过呼吸、姿势和运动的组合来达到健身、养心和平衡身心的目的。在导引术的练习中,有时会出现动触现象,也就是身体的一些部位出现微动或触感。出现的动触现象描述如下:1、温热感:在练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姿势或动作下,身体的一些部...

  • 易筋经名词解释是中国古代民间用以强身健体的导引术,旨在通过练习一些特定的功法。1、基本信息 《易筋经》,又称《达摩易筋经》、《达摩洗髓易筋经》,是中国古代民间用以强身健体的导引术,旨在通过练习一些特定的功法,活动筋骨,使人的气血运行更加舒畅,四肢有力,延年益寿。《易筋经》的功法名称最早见于...

  • 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唱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

  • 名词解释 一、醒睡周期:为人体中所最熟悉的生物韵律,由脑所控制,它影响体内其它许多机能的周期。二、耗气量:在通常身体通活动最剧烈的时间增加。三、心搏:每分钟通常为72次,但在晚上10点至早上7点这段时间内,频率稍为减少。四、肾上腺分泌:在睡觉时减少,但在睡醒前开始增加,早上8点达到巅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