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方法

  偏头痛治疗
  偏头痛(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头痛。分为偏头痛伴有先兆与偏头痛不伴有先兆。偏头痛作为一种不稳定性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伴有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使得从三叉神经脊核来的过量放电以及对三叉丘脑束的过量传入神经冲动发生应答,最终引起脑干与颅内血管间发生相互作用。

  教学视频指出,头痛可以采用针灸方法:

  偏头痛(血管性头痛):太阳透率谷,同时针刺对侧合谷穴。效果很好,发作时进行针刺。

  偏头痛同时兼有恶心、呕吐,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教学视频中有一个案例,偏头痛25年,针灸二次,痊愈。

  注意:不满14周岁儿童,不留针。

  偏头痛,眼睛赤红,头痛欲裂,可以采用头风摩散,外敷在头痛处。头风摩散,取一匙炮附子粉剂与一匙青海盐,两样等量混合在一起,用水和一和,直接涂在头痛的地方。没有青海盐,可以使用内陆盐,但是,不能使用海盐。

  
2016-11-06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物理疗法可采取用磁疗、氧疗、心理疏导 ,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 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发作期的治疗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2020-02-29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01: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综合疗法。一、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偏头痛的病因主要为风、寒、痰、瘀。因此,治疗时多采用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的方药。如川芎、白芷、白芥子等药物组成的偏正汤,或当归、白术、川芎等组成的当归芍药散,均可根据具体病情...

  • 1、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偏头痛与肝关系密切,将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归为头风或内伤头痛,治疗重点为调肝气,临床常用的方子为四逆散,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患者出现肝阳上亢时应加入天麻、钩藤等药物;肝火上延时应在疏肝的基础上加入桑叶、菊花或栀子来清肝火;伴有痰湿的患者应加用平胃散,即...

  • 清上蠲痛汤(明代《寿世保元》)由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蔓荆子、苍术、麦冬、独活、黄芩、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风,清热燥湿,通络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上腭脓肿疼痛等,每有清除上部郁热,很快除祛疼痛之效。水 羌活止痛汤(经验方)由羌活、葛根、...

  • 偏头痛的中药处方需根据患者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选择,偏头痛证型较多,常用五六个方剂治疗。如肝肾亏虚,可采用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治疗;外感引起,可采用川芎茶调散治疗或琼脂食煲汤;瘀血引起,则用通窍活血汤;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选用天麻钩藤饮。每种证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在原方基础上...

  • 穴位割治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从针刺疗法演变而来,其功能在于疏通经络,宣导气血,阴阳协调,定心安神。结合口服系列特效药物与穴位割治,能够增强疗效,达到彻底治愈偏头痛的目的。一般一疗程30天,轻型病例2~3个疗程即可治愈,无毒副作用。以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