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穴的名解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2016-05-1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11: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行间穴,其名源于"行走"和"间隔",象征着肝经中的水湿风气在此处流动并向上传输。这个穴位接收自大敦穴的湿重水气,经过加热后沿着肝经路线向上输送,其气血运行遵循特定路径,因此得名。作为肝经的荥穴,"荥"象征着极小的水流。在行间穴,大敦穴输送过来的滞重水气在本穴冷却凝缩,形成少量的地部...

  •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

  • 根据古籍《灵枢·本输》的记载,行间穴属于足厥阴肝经,被列为荥(火)穴。它位于足背侧,具 置是在第一和第二趾间,靠近趾蹼缘后方的赤白肉际地带。此穴周围布满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包括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以及第一趾背的动脉和静脉。行间穴在中医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它...

  • 泻肝火:行间穴作为肝经的荥穴,对于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针对肝火上炎的情况。肝火旺盛时,可能出现目赤、耳鸣、耳聋、口苦、舌苔黄厚腻等症状,行间穴可用于缓解这些症状。治疗脚趾局部疼痛麻木:如果出现脚趾局部的疼痛或麻木,行间穴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点。调节肝经疾病:行间穴还可以用于...

  • 行间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荣穴,本穴可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清热消肿、缓急止痛,临床主治肝结郁热所致的蛇串疮、目赤肿痛、头痛、目眩、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等。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症,因肝火旺所致两肋胀痛、嘴苦,也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