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伤寒论 1 拼音 shāng hán lùn
2 英文参考 Shanghan Lu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伤寒论》为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1]。10卷[2]。东汉·张机撰[2]。约成书于3世纪初[2]。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2]。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2]。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简称“宋本”)和金·成无己注本《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2]。全书22篇,除重复外,共397法,113方[2]。内容主要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立方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全面的论述[2]。此外,书中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的证治和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与禁忌证[2]。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对急性热病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2]。由于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重理、法、方、药的契合,选录的方剂又多实用有效,故本书不仅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宋代以后注释或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很多,有助于对原著的学习和参考[2]。本书现有数百种刊本和注本[2]。
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该书以条文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伤寒病不同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及立方用药规律,在诊断方面,强调四诊八纲的综合运用,对病者的病状脉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其疾病部位与病理。在治疗方面,依据其四诊八纲所得的资料以及病因病理认识,确定治疗大法,将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八法灵活地运用于治疗过程之中,或单用,或同用,立法谨严,然后选方用药,用药80余种,其方剂多选药精当,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为尊为“经方”。由于《伤寒论》的巨大成就,后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约有成无已系(《注解伤寒论》),方、喻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三大注本体系。历代包括日本等注释、发挥、方论、歌括、杂着等670余家,足见其影响之大。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在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视,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医疗中,仍然十分重视该书原方之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运用该书中成方制造的成药,也为日本医界所依赖。
《伤寒论》([东汉] 张仲景)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56/shanghanlun/index.s
《注解伤寒论》([金] 成无己)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60/zhujie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条辨》([明] 方有执)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0/shanghanluntiaobian/index.s
《张卿子伤寒论》([清] 张卿子)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1/zhangqingzi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注》([清] 柯琴)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3/shanghanlunzhu/index.s
《重订通俗伤寒论》([清] 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4/zhongdingtongsu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类方》([清] 徐灵胎)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2/shanghanlunleifang/index.s
《伤寒论辩证广注》([清] 汪琥)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3/shanghanlunbianzhengguangzhu/index.s
《伤寒论辑义》(日本人、丹波元珍)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4/shanghanlunjiyi/index.s
《伤寒论翼》([清] 柯琴)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91/shanghanlunyi/index.s
《伤寒论纲目》([清] 沈金鳌)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597/shanghanlungangmu/index.s
2022-10-21
2 英文参考 Shanghan Lu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伤寒论》为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1]。10卷[2]。东汉·张机撰[2]。约成书于3世纪初[2]。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2]。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2]。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简称“宋本”)和金·成无己注本《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2]。全书22篇,除重复外,共397法,113方[2]。内容主要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立方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全面的论述[2]。此外,书中还有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的证治和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与禁忌证[2]。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对急性热病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2]。由于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重理、法、方、药的契合,选录的方剂又多实用有效,故本书不仅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宋代以后注释或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很多,有助于对原著的学习和参考[2]。本书现有数百种刊本和注本[2]。
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该书以条文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伤寒病不同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及立方用药规律,在诊断方面,强调四诊八纲的综合运用,对病者的病状脉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其疾病部位与病理。在治疗方面,依据其四诊八纲所得的资料以及病因病理认识,确定治疗大法,将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八法灵活地运用于治疗过程之中,或单用,或同用,立法谨严,然后选方用药,用药80余种,其方剂多选药精当,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为尊为“经方”。由于《伤寒论》的巨大成就,后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约有成无已系(《注解伤寒论》),方、喻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三大注本体系。历代包括日本等注释、发挥、方论、歌括、杂着等670余家,足见其影响之大。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在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视,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医疗中,仍然十分重视该书原方之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运用该书中成方制造的成药,也为日本医界所依赖。
《伤寒论》([东汉] 张仲景)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56/shanghanlun/index.s
《注解伤寒论》([金] 成无己)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60/zhujie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条辨》([明] 方有执)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0/shanghanluntiaobian/index.s
《张卿子伤寒论》([清] 张卿子)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1/zhangqingzi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注》([清] 柯琴)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3/shanghanlunzhu/index.s
《重订通俗伤寒论》([清] 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74/zhongdingtongsushanghanlun/index.s
《伤寒论类方》([清] 徐灵胎)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2/shanghanlunleifang/index.s
《伤寒论辩证广注》([清] 汪琥)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3/shanghanlunbianzhengguangzhu/index.s
《伤寒论辑义》(日本人、丹波元珍)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84/shanghanlunjiyi/index.s
《伤寒论翼》([清] 柯琴)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91/shanghanlunyi/index.s
《伤寒论纲目》([清] 沈金鳌)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597/shanghanlungangmu/index.s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