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门针刺方法 怎样针灸期门

1 期门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乳头线与第9肋下缘交界处。
简易取法:
1.剑突下端旁开4寸,
2.男性可任取 ,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腹侧面向背侧面斜刺与腹前臂成45°。
进针深度:斜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微痛感,有时向腹后壁扩散。

2 期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6肋间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第6肋间动脉,静脉。第6肋间神经和动,静脉共同走于第6肋间隙,它们排列的顺序是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和神经,分布于第6肋间隙与胸骨剑突平面的皮肤和浅筋膜。
3.腹外斜肌:此肌的外半部分为腹肌,内半部分为腱膜。受下6对胸神经前支支配。
其深部器官右侧有肝,左侧有胃。

3 针刺期门作用主治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汇聚的处所,肝脉布两胁,肝为藏血之脏,该穴具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清热散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伤寒热入血室,过经不解,胸胁支满,胁肋胀痛,肝脾肿大,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乳痈,疟疾诸症。

4 期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肝俞,侠溪,中庭,间使,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胀满。
2.配三阴交,肝俞,血海,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胁痛。
3.配间使,膻中,少泽,针刺泻法,疏肝解郁,通络行乳,治疗肝气郁结,乳络阻滞之缺乳,乳痈,乳癖。
4.配合谷,水沟,间使,针刺泻法,疏肝解郁,开窍醒神,治疗气机逆乱,蒙蔽神明之气厥证。
5.配章门,石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理气行滞,活血散结,治疗瘀血阻滞之胁下聚集。
6.配中脘,公孙,阳陵泉,内关,足三里,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泄泻,腹胀,呕吐,呃逆,吞酸等。
7.配肝郁,行间,中枢,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针刺泻法,疏肝健脾,治疗肝郁脾虚之腹痛,腹胀,泄泻,饥不欲食。
8.配日月,支沟,三阴交,阳陵泉,内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利胆,治疗湿热胁痛,黄疸。
9.配液门,外关,太冲,侠溪,大陵,针刺泻法,清肝泄热,治疗伤寒热入血室。
10.配肺俞,肝俞,经渠,太冲,膻中,针刺泻法,平肝降火,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2022-11-19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7:4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对右侧期门穴下内部因是肝脏右叶前缘,故进针时宜用指切押手法,使针尖沿爪甲缓慢刺入,这样一则取穴准确,二则能掌握一定针刺深度,可防治针刺过深伤及肝脏。3.对体瘦者,忌用长针,年老体弱者,肌肉瘦薄,皮肤松弛,用长针直刺,进针虽浅,但在留针时由于患者 移动,呼吸幅度加大,咳嗽...

  • 探秘张仲景《伤寒论》针灸法:热入血室的期门针灸策略 在中医瑰宝《伤寒论》中,张仲景不仅以独特的中药方剂著称,还运用精妙的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其中,针刺期门穴在治疗“热入血室”病症中尤为重要。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一经典案例。原文143:女性热入血室针灸期门 女性在经历外感(如中风,发热恶寒...

  • 在取穴时,可以沿着乳中线,在乳头下方二肋处寻找,第六肋间隙处即为该穴。对于期门穴的针灸治疗,建议针刺深度为3分,同时可采用艾炙疗法,每次艾炙3至5分钟,以发挥其最佳疗效。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按摩或针灸期门穴,有助于缓解胸胁不适、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并可能对某些皮肤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然而,...

  • 下边详尽为大伙儿详细介绍期门的精确方位图和功效。期门穴的部位及图片期门穴在*,当乳头直下,第6肋空隙,前正中心线旁开4寸。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乳旁开一寸五分,直下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在乳直下四寸,乳根下微外,太阳太阴上...

  • 1. 鸠尾针灸手法的取穴法是在仰卧位时,于剑突下方五分处,即第六肋软骨水平下端线与腹正中线交界处。进针方向是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前壁成90度角。进针深度是针尖略向下呈45度角,先使患者左手上举,然后进针,斜向下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针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