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脾胃、肝与西医所说的脾胃、肝一样吗?

中医学和西医学中都有“脾”、“胃”这两个器官的名称,但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医学体系,对其认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关于解剖方面,中西医对脾胃形态大小的描述大致相同。关于胃的归属,中西医认识较为统一,认为都是消化器官。关于胃的生理功能,中西医认识基本一致,认为胃的主要作用是容纳和初步消化饮食物。对脾生理功能的认识中西医则有很大差异。中医将脾列入消化、运输营养的功能系统,但西医则将脾列入淋巴系统,认为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淋巴组织的免疫活动。中医常常把脾和胃连在一起称为“脾胃”,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功能性概念,概括了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代谢,故用“后天之本”强调其重要性。而西医“脾”和“胃”是两个功能不相关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解剖形态和各自不同的功能。中医狭义范围的脾胃病就是西医消化系统的胃肠病。接受过中医和西医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对两者理论体系的差异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 , 西医所说的“肝”的概念和传统中医“肝”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常西医所说的肝主要是从解剖学概念来认识,即一般人们心目中所认识的“肝脏”,是一较具体的概念。西医讲的肝脏( liver )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单位。肝脏是深藏在人右腹腔深部横膈膜的下面,具有解毒、合成、代谢、排泄及调整血液量的功能的一个人体器官。而中医学所说的肝,比西医所说的概念更广更复杂一些,它不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是一较抽象的概念,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等都涉及中医肝的功能范围。同样,中医“肝病”概念也有别于西医所指的肝脏病,中医肝病的范围是以肝与胆的功能失调和其经络循行部位所引起的病症为主,主要是一组病症概念,由于中医肝胆生理功能上的特性及 经络循行部位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病症很广。例如,某些眼科疾病在中医诊疗时,常可看到 医生 说是“肝火上炎” “肝肾阴虚” “肝血不足”等等,有些患者则以为自己的肝脏出了问题,但这往往不属于西医肝病的范畴。因而,两者间的概念不能混淆。我们平日讲的乙型肝炎是指西医学上所讲的肝脏被病毒侵入引起发炎的病变。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容易有“肝火旺”的症状,但有“肝火旺”症状的人不一定就有肝炎的病变。要了解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或有无肝炎病毒的感染,必须靠抽血检查才能得知,而非靠中医的主观判断。相反的,要了解中医的“肝”是否有问题则非靠抽血检查,而是靠中医师的主观判断,现代中医则可靠生物能等仪器的检查作为左证。总之,中、西医学对“肝”的定义完全不同,对肝病的认知也就产生很大的差异。民众怀疑有肝病时最好先到医院接受抽血检查,以确定是否真有肝脏的毛病。不论接受中医或西医疗法,治疗疾病时必须“辩证论治”,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若确定有肝脏毛病时,定期的 健康 检查仍是身体 健康 的保障。2022-07-1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50: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西医对“脾胃”的认识存在差异。中医中的“脾胃”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涉及消化、运输营养等多方面作用,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西医中的“脾胃”则主要指解剖学上的胃,是消化器官,而脾被归入淋巴系统,主要负责免疫活动。2. 西医的“肝”概念与中医的“肝”有明显区别。西医的肝是一个具...

  • 中医狭义范围的脾胃病就是西医消化系统的胃肠病。接受过中医和西医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对两者理论体系的差异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 , 西医所说的“肝”的概念和传统中医“肝”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常西医所说的肝主要是从解剖学概念来认识,即一般人们心目中所认识的“肝脏”,是一较具体的概念。西医讲的...

  • 肝胃不和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肝气疏泄功能失常,胃的和降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症状。主要症状包括胸胁部胀闷疼痛、嗳气、恶心、反酸,以及情绪急躁、易怒。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如果肝气过于旺盛,就会抑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胃痛、胃胀、反酸等临床表现,这在...

  • 肝胃不和在西医中通常被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等疾病。下面进行详细解释: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西医对肝胃不和的一种常见表述。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在西医的诊断中,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是由于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的,与中医理解的肝胃不...

  • 1. 在西医中,所谓的“脾”指的是脾脏,而在中医中,“脾”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2. 中西医对于五脏的称呼有所不同,中医简称为“心、肝、脾、肺、肾”,而西医则称之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和医学上的不同。3. 中医中的“脾”与西医中的“脾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