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学中医——针灸篇五腧穴

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十篇:五腧穴)如下: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特定穴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五腧穴》。五腧穴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市面上可以买到很多关于五腧穴的专著,本文旨在普及五腧穴最基本的知识点。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统称。五输穴简称“五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同穴同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出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详见前文(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八篇:原穴))。
五输穴配以五行,阳经以金水木火土为序,阴经则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故有“五行输”之称。
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根据《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使用,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
在具体运用时,分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方法。例如,肺经实证“泻其子”,肺在五行中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即尺泽;肺经虚证“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输穴太渊。这都属于本经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同样用肺经实证来举例,在五行配属中肺属“金”,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应在其子经(肾经)上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五输穴,为肾经合穴阴谷,即为他经子母补泻法的应用。

五腧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腧穴临床应用
五腧穴综合近代临床的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多用于治疗热证,输穴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病证。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荥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这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足三阳经上的六腑合穴,总称“六腑之合”,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这是因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其合穴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故其合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六腑下合穴是“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府者”,临床上治疗“腑症”有显著作用。其他荥、输等穴则以治疗各经的外部病症(外经病)为主。
2023-09-10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4-08-09 16:38: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

  • 先背诵五腧穴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

  • 一、自学针灸的入门方法 建议先学中医基础理论,否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所以学好基础很重要。学完中基,再学五腧穴,基本就入门了。再深的,就需要你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学习、揣摩,并且在自身和患者的身上去体会了,最好有个师父带。谨记,针灸也融合了道、法、术,仅仅学个...

  • 阴井木,阳井金,是中医经络学说中关于五腧穴的理论,它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穴位与自然界的元素相联系,以此来解释身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是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着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和能量状态,同时也与...

  • 难经五腧穴的井、荥、俞、经、合,是疾病与生机的交界点,揭示了深邃的针灸奥秘。玉龙赋的穴位治疗,如同精巧的药方,针对各种病症,精准而细致。中医针灸,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遵循自然规律、人体节律的艺术。它强调因人而异,察时令、辨形气,每一线、每一针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这些关键...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