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针灸时间对针刺效果影响有多大?

  沧海桑田,时易事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着。人体在这种变化着的事物中不断吸收着自然界所释放出来的各种信息流,并相应在进行着体内信息系统的自我调衡,这就是“天人相应”机理之所在。元.滑伯仁云:“经脉者,所以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也。其始从中焦注于手太阴、阳明等等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同庆,终而复始。”人体气血流注的规律性决定了人体自身所存在的生物节律,而人体气血流注的规律性正是天人相应的结果。

  自然界对人体信息系统造成影响的最明显因素是日照。由于自转与公转的不同,日照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体的日节律及年节律上。《内经》论及“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主”,其实就是对外界信息流可影响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一种认同,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许多节律峰相位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光照制度来完成。由于万有引力可引起地球上所有固体、液体、气体的潮汐样涨落,人体亦出现了相应的同律,如月经周期,体温变化等。

  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信息系统的规律性调衡作用与环境信息输入的规律性密切牙关,外界信息流入人体,使得人体信息系统不得不随时进行自我调衡,这就导致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出现。

  时间针法利用了外界环境的负熵信息流

  根据时间生物节律理论,不同时辰、季节、机体的信息状存在着差异,外界环境所释放出的信息流也就有可能使机体的信源熵向增加和减少两个方向发展,所以针刺治疗时机也对针刺凋节作用有影响,针治不公可改变机体功能节律周期峰相位和显著程度,这就要求针治时必须充分考虚不同时辰和不同处理(针灸法、穴位)间存在着的交互作用。

  近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时辰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是不同的,也可以对脏器产生不同影响,这就导致了同种条件下逢时开穴治疗痛证、中风后遗症、哮喘等病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时间是影响针灸疚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时间对人体影响的实质就是外界输入人体信息流的财期限性变化所致,鉴于其可使人体的信源熵双向变化,故笔者认为时间针法实际是控制了不利信息的输入,而充分利用了外界的负熵信息。

  有人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带有很大的推衍性,临床价值不明显,但这仅能提示在研究中应该抓住子午流注的合理内核,即不同时间针灸不同穴位对人体有着不同的效应,而不应只限于某具体开穴方法。

  正如临床讲计算补液量时若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37摄氏度+1摄氏度则增补液体200ML一样,外界环境施于人体的信息有待量化,并明确其对人体信息系统的具体影响,才能使我们在针刺汉疗过程中有可靠的指标来调针灸刺激量以取得更满意的疗效。2007-08-14
我建议你买一本《子午流注》的书啊专讲时间与针灸的书自己漫漫学2007-08-14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7:28: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近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时辰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是不同的,也可以对脏器产生不同影响,这就导致了同种条件下逢时开穴治疗痛证、中风后遗症、哮喘等病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时间是影响针灸疚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时间对人体影响...

  • 2. 针灸主要是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调整脏腑的功能,疏通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因此,针灸与时间并没有具体的相关性。有的病人为了追求疗效,可能还会选择加刺一次,如睡不着觉的病人晚上扎一下,可能起到更好的安神作用。针灸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一个方法,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3. 中医讲...

  • 长期针灸治疗确实可能遇到一些挑战,其中最常见的是所谓的“针灸疲倦”。这种情况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导致治疗效果不如初期显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由于针灸本身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更多是因为针灸治疗的特性所决定的。关于针灸的副作用,通常提到的是皮肤方面的问题...

  • 1、一般情况:患者在做针灸时,针扎上后不能动,针留的时间越长,精神状态会越紧张,甚至会出现僵硬的状态,若留针时间过短,会影响针灸效果的发挥,因此针灸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2、落枕:一般采用扎快针的方法,直接扎完就拔。通常选择阿是穴或痛点,或采用特殊的针法,如平衡针等,扎到穴位进...

  • 反之,如果针灸过程未能“得气”,即便行针时间很长,针叶的刺激也不会带来有效的治疗作用。“得气”通常表现为患者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麻等感觉,这表明针灸刺激已经引起了经络的气血运行。这种感觉是判断针灸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生判断针刺是否得当的标志。在针灸实践中,“得气”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