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五苓散

B.泽泻汤

C.小半夏加茯苓汤

D.小半夏汤

正确答案:B2023-01-15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32: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即饮留而不去,意味着胃内存有水液。胃性寒,因此在背寒冷如掌大处,患者自觉有冷感。心下有留饮,胃中水液滞留,背部受寒。此症候特征明显,是水饮病的重要表现之一。留饮导致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症状缓解。缺盆指心口窝部位,痛感与咳嗽关联,说明水饮影...

  • 泽泻汤的标准配方为:泽泻五两,白术二两。这是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配方,原文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泽泻汤主要用于治疗痰饮病中的支饮,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其中,...

  • 【功用】通脉泻热。【主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组成】泽泻45克 熟干地黄(焙)60克 五味子 丹参 玄参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人参 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 石斛(去根) 地骨皮各60克 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 牛膝(去...

  • 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中记载,心下有支饮,导致人们苦于冒眩,泽泻汤可以主治这种症状。泽泻和白术是泽泻汤的主要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用水煎煮后分两次温服。2. 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中,泽泻汤又名泄热泽泻汤。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地骨皮、石膏、竹叶、莼心...

  • 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