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剂学》——常用止咳嗽方药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治疗咳嗽的方药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止咳方药的临床应用。
  二冬膏: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等份,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功能养阴润肺,用于肺胃燥热引起的燥咳痰少、咽喉干痛,也可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痰中带血等症。

  二陈汤(丸):由半夏、橘红、茯苓、陈皮、甘草等组成。本方为健胃祛痰剂,功能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治脾湿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脘痞纳呆、咳嗽吐白痰。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且伴胃肠道症状者,如食欲不振、吐酸烧心者,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而兼有咳嗽吐痰者。实验证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平喘、止呕、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小青龙合剂: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甘草等组成。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遇寒友热、无汗、喘咳痰稀、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有抗过敏和胆碱能神经的作用。

  通宣理肺丸:由紧苏叶、橘皮、前胡、黄芩、桔梗、麻黄、枳壳、茯苓、制半夏、杏仁、甘草等组成。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橘红丸:由橘红、生石膏、茯苓、陈皮、麦门冬、干地黄、炒杏仁、川贝母、栝楼、紫菀、法半夏、苏子、桔梗、款冬花、甘草等组成。功能清肺祛湿,化痰止咳,用于肺胃湿热而致的咳嗽痰多、呼吸气促、口舌咽干、胸中痞满、饮食无味。

  人参保肺丸:由罂粟壳、人参、枳实、石膏、川贝母、陈皮、麻黄、玄参、苦杏仁、五味子、砂仁、甘草等组成。功能益气补肺,止咳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虚劳久咳、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口渴咽干。感冒咳嗽者忌服。

  青果丸:由青果、金银花、黄芩、北豆根、麦冬、玄参、白芍、桔梗等组成。功能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失音声哑。

  二母宁嗽汤(丸):由知母、贝母、黄芩、栀子、桑白皮、茯苓、栝楼仁、陈皮、枳实、五味子等组成。功能清热化痰,止嗽,用于咳嗽气逆、痰粘咽干、气促胸满。风寒咳嗽忌用。2023-02-1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25: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青果丸:由青果、金银花、黄芩、北豆根、麦冬、玄参、白芍、桔梗等组成。功能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失音声哑。二母宁嗽汤(丸):由知母、贝母、黄芩、栀子、桑白皮、茯苓、栝楼仁、陈皮、枳实、五味子等组成。功能清热化痰,止嗽,用于咳嗽气逆、痰粘咽干、气促胸满。

  • 镇潜药是指具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用的药物,统称为镇潜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统称为镇潜剂。镇潜法就是运用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药治疗心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的一种治法。熄风药是指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等作用的药物;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称熄风剂。本类...

  •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临床应用: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

  •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为外科疮疡常用方。笔者取其清热解毒之功治内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1 水肿阳某,男,12岁,2000年10月初诊。全身浮肿,尿黄赤2月余。2月前患者感冒发热,流鼻涕,咽痛,稍后见...

  • 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第二十一章 祛虫剂 乌梅丸《伤寒论》主治:1蛔厥证 (特点时发时止汗出、色白)2寒热错杂久泻久痢 腹痛时止,烦闷呕吐,手足厥冷 病机:寒热错杂(胃热肠寒)蛔动不安; 正气虚弱又有寒热错杂 治法:安蛔...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