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绕不过去的“阴阳学说”到底说什么?

中医理论绕不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可以说是一种古代中医思想的凝练,阴气阳气在身体内的变化,同步到西医之中基本就是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分泌的变化,不过阴阳学说所涉及到的不单纯是中医,而且中医中涉及的也不单纯是激素的变化。
身体内阳气的上升就会带来身体的强大,或者说强壮,身体免疫能力更强,阴气的上升就会导致身体容易疲劳,在不同的男性女性身上体现有所不同,男性一般来说雄性激素分泌比较旺盛,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阳气比较重,在。寒冷的情况下更容易抵御寒冷,免疫能力更强,不容易生病,然后女性就是雌性激素的分泌数量比较多,有助于平和情绪,让身体平稳运行,两者各有各的优点。
中医是我们发展几千年的文化结晶,现在中医也仍然是可以看病的,只不过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漫长而痛苦的,就拿中医最基本的把脉来说,能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教你,仅凭书上的一些描述,你根本就不能把握住脉象的变化和身体疾病的对应,可以通过把脉看出人的五脏六腑,到底哪个有问题,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大部分学中医的都做不到这个程度,因为现在中医的教育不是师傅带徒弟,这种都是老师教学生,教一个班的学生,几十人乃至几百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西医也确实有他本身的优势所在,比如说他的教育更加容易通过教材通过文字性的知识就可以把这些东西传承下来,但是中医它确实是讲究言传身教的,单纯去看课本,你没有实际的经验,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手把手的教你中医这个东西是很难真正出徒的,真正凭自己的能力能够看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这样的过程是比较长的。
2020-05-11
中医就是根据这个玄学的面相观察而来的,而且牵扯到了人体五脏六腑就是特别的相似,说是同一个理论也可以。2020-05-10
我觉得他所说的阴阳主要是雄性和雌性激素,这两种反正就是差不多这样的意思。2020-05-10
“阴”和“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以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中医中的“阴阳”,可以指冷热,也可以指内外。2020-05-10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15: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外到内,从表及里。首先,疾病通常从皮肤开始,这被认为是阳性的部位,因为皮肤处于体表,与外界直接接触。随后,疾病可能会影响到经络,这也是一个相对外部的区域,继续体现阳性的特征。进一...

  •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源自我国古代哲学,是对自然界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这一学说不仅指导着医学理论的构建,也影响着中医诊疗的实际操作。在解剖方面,古人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也有阴阳属性之分,《灵枢·寿天刚柔篇》记载:“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

  •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基础,而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转化,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分析人体的组织结构根据脏腑组织的部位分阴阳。

  •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中医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制约和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来说,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关系处于相对平衡时,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若因某些因素影响,导致这种关系失去平衡时,便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而...

  • 中医学将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互根”。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例如,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因此,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