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中医的阴阳理论?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观察、归纳的总结。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

解剖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生理方面:分析人体的生理机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代表着物质的储藏,是阳气能量的来源;阳代表机能活动,起着卫外而固守 的作用。

病理方面:阐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如《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等。

诊断方面:对病症属性归类的总纲,把阳证与阴证作为总的鉴别要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方面:确定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等。此外,药物的性能、针灸的手法等,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

临床上,就须注意证之阴阳与治之阴阳的关系。综上说明,阴阳既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总结临床经验的工具。但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根据一些直觉的体验对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作粗略的说明。2020-03-04
中医讲究辩证,简单来讲,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乃至宇宙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依的。若是阴阳平衡,人体便不会出现病症,不过若有一方出现了异常状况打破了平衡,那么各种病症便会接踵而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若一方出现问题,而另一方也会逐渐消亡,也由此可见阴阳是分不开的。

而阴阳其实是在不停地运动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阴阳动,人才会健康,若是阴阳静止,人便会逐渐死亡。

其实中医治病其实就是在调理失衡,阴阳平衡,百病自愈。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2020-03-04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2020-03-17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5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观察、归纳的总结。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即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消长与转化的观点,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概括医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问题。解剖方面:归纳人体脏腑组织的属性如《灵枢·寿天刚柔篇》...

  • 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总纲,万物分阴阳,万物不离五行。五行囊括了山川河流灵飞走兽。不明阴阳难辨真像,不解五行,难知生克。

  • 阴阳失调可以说是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 所以调理阴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里的「平」就是,以回复平衡为目的。 下来,谈谈以阴阳学说来确定的治疗原则。 首先是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阴偏盛或阳...

  • 1、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从阴阳五行中衍化而来,所以中医诊病是离不开阴阳五行的。不过病人多是听不懂的。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因为我们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西化的科学理论架构,所以会对这个理论体系感到陌生,但是陌生并不代表错误(有关中医的科学性这样的问题我在这里不做赘述,有兴趣把《中医基础理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