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黄帝内经》——解读“独立守神”

“独立守神”出于《素问.上古天真论》。

“独”字就是单一、孤立、无呼应的意思。但“独”字的内涵又不仅如此简单。比如出自《礼记·中庸》的“君子慎独”,其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概的意思是:天命就是本性,顺着本性就是道,修道过程就是教育修养。道的修行,不可片刻离开;如果离开,那就离道了。所以君子务必警惕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担心害怕没有人听见的时候。不要因为没人看见而不修道,不要因为小事而不为。所以,君子务必注意没有人的时候。

梳理这段文字可得:天命=性,顺性=道,修道=教育修养=要时刻不离的修行——君子要按这要求做,务必是在没有人的时候。

因此,“独”字表面上是独处的意思,内涵是:独处的时候不能放松“修道”——要返回到自心(性)的状态。

“立”字本义就是站在地上。作为动词,有开始,创建等含义。

通过上述字义的解读,对“独立守神”,可以翻译为: 使 自心 返回到起始的一,创立与神相守的状态。2022-07-22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7:13: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独立守神”出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独”字就是单一、孤立、无呼应的意思。但“独”字的内涵又不仅如此简单。比如出自《礼记·中庸》的“君子慎独”,其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内经》将心比作君主,凸显了心在五脏六腑中的至高地位。心作为君主,其核心职责是“神明出焉”,即主管精神与智慧。神明,意为神秘而明智,心藏神明,故能发出号令,治理全身。心为君主,关键在于其“神明出焉”的职能。神明,根据《易...

  • 品悟《黄帝内经》——解读“德流气薄”“德流气薄”句子出现在《灵枢.本神》篇,其原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对“德流气薄”一般解释为:“天德地气交流搏击就生成了人。”也就是“天德下流,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结合而有了生命。”这样解释大体是准确的...

  • 高德者处事顺应自然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低德者表面说顺应自然却为了自己的意愿而为之。第三,强调修德。《道德经》认为,只有初生的婴儿,他所体现的德最多,如果能修炼到复归婴儿的状态,那么德就不会离开了。从养生的角度,《黄帝内经》多处说到“德”,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第一,也是强调...

  • 品悟《黄帝内经》——口苦的原因及治疗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口苦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我们先来读几则《黄帝内经》有关这方面的论述:《黄帝内经.痿论篇》:“……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意思是:肝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