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
保养阳气和补益 ,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
2019-08-02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
保养阳气和补益 ,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