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燥实”,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收录的这个良方,或能缓解

是不是经常感觉腹部肿胀,像是有坚硬的结块,一按就痛,甚至出现大便不通常,难以排出,又或者是下利清水,其气臭秽 , 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要小心了,这极有可能是肠道出了大问题。

这类病症其实就是中医里的阳明腑实证,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这个病症, 所谓的阳明腑实证,简单来说就是外在的寒邪顺着我们的阳明经进入体内,然后在胃中化生内热,并且跟肠道中的燥屎结滞,导致体内的腑气不通畅所诱发的一种病证。

患者体内里热结实,出现大便不通,但是频转矢气,也就是俗称的放屁、出虚恭,并且感觉腹中像是有结块,疼痛拒按,舌苔也大多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 。 这种病症前人将其归纳成为四个字“痞、满、燥、实”。

“痞”就是胸腹部像是有东西压住一样,感觉闷塞压重感,“满”就是胸腹胀满, “燥”主要是指肠中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部疼痛拒按,或者下利清水,但是腹痛仍然没有缓解,同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神昏谵语,脸面潮热,这些都是“实”的体现。

这些病症均是由于邪热积滞,阻于肠腑所导致的,那么 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峻下热结 ,也就是通过清泻里热的方式,起到缓急止痛、散结止泻的目的。

那么 说起这种治法最有名的药方,就不得不说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收录的——大承气汤了。 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也是峻下热结法的基础方。主要针对中医里面的这三个病症。

1.阳明腑实证: 腹部疼痛难以按压,大便不通畅,频转矢气,甚至神昏谵语,脸面潮热,手足汗出,舌苔干燥以黄色或黑色为主。

2.热结旁流证: 所谓的“热结旁流”就是之体内热邪炽盛,燥屎不出,导致体内的津液从旁而下,患者大多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口干舌燥等。

3.里实热证: 经常见于热邪过盛,引发的热厥或发狂病症。

既然大承气汤有这样多的功效,那么究竟是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本方剂的组成很简单, 只用到了4味中药,分别是大黄、厚朴、芒硝、枳实,用的几乎都是泻热行气的药物。

本方剂中的大黄苦寒泻热,攻积通便,可以清泻肠道中的邪热,是这个药方最主要的药物 ,芒硝咸苦而寒,泻热通便,润燥软坚,两者共同配伍,可以增强大黄峻下热结的效力,同时两者一同使用,既可以苦寒泻下,又可以软坚润燥,泻热的能力极强。

大便积滞内阻,导致腑气不通,则会导致内热实邪积聚体内,难以速下,所以该方剂用到了大量的厚朴,行气消胀除满。所以 在柯琴的《伤寒来苏集》中提到,由于气机不顺,用攻积的药物行气,“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之君,名大承气”。

枳实下气开痞散结,帮助厚朴行气除满。 厚朴与枳实,大黄和芒硝,这四种药物共同使用,“塞者通,闭者畅。热者泄,阴得存”,阳明腑实证得到缓解治愈,以顺应胃气下行的特点,称为“承气”。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医圣张仲景秘传的大承气汤,虽然仅仅4味中药,但是峻下热结的力量十分强大,所以,后世很多医家对于大承气汤还是有些“胆小”的,时至今日,也依然有很多医生不敢用 。但是,只要弄懂张仲景的学术精髓,自然是敢用的,而且效如桴鼓。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2022-06-18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1:10: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患者体内里热结实,出现大便不通,但是频转矢气,也就是俗称的放屁、出虚恭,并且感觉腹中像是有结块,疼痛拒按,舌苔也大多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 。 这种病症前人将其归纳成为四个字“痞、满、燥、实”。“痞”就是胸腹部像是有东西压住一样,感觉闷塞压重感,“满”就是胸腹胀满, “燥...

  • 【名 称】大承气汤。【出 处】《伤寒论》。【分 类】泻下剂-寒下。【组 成】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方 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主 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通拒按...

  • 少阳阳明的治法是:经证治法,适用于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治宜石膏汤;腑证治法,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分别针对结而未实、痞满实和燥实。调胃承气汤泻下缓剂,小承气汤痞满实,大承气汤痞满燥实。1、少阳阳明解释 是指患者既有少阳证症状,又有阳明证症状,如口苦、咽干、...

  •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治疗痞满、燥、实等症。在临床上对邪热侵犯阳明经引起咽喉卒痹不能发音,内分泌失调多毛症,肠痛咳嗽等,灵活运用本方奏效卓显。由于经方药简义深,药廉效速,基层群众乐于接受,应多推广。 一、阳明之邪闭结喉痹卒喑 陈某,女,55岁...

  • 中医十大名方是中医的重要瑰宝,后世无数学子都要谨记。而医圣张仲景一个人就提供了十大名方的四个,分别是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都出自《伤寒论》。中医十大名方,一般是指:小青龙汤《伤寒论》,大承气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五苓散《伤寒论》,逍遥散《太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