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44| 里虚人的补药-小建中汤

一〇〇、“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健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阳脉 是寸的部位,是表, 濇 代表阳气不够,虚了; 阴脉 是尺的部位,是里,指少腹部, 弦 代表有寒水在里面,即里寒,会肚子痛,先给小建中汤,不好的话,再给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如果芍药三的话,就是桂枝汤了。小建中汤中芍药是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也就是麦芽糖,故 小建中汤来自于桂枝汤 。《伤寒》到《金匮》的经方中,只有两个地方用了补药,第一个补药就是小建中汤,以桂枝汤为基础。

最多见的小建中汤证是小孩子在身上:肚子痛,不吃饭,鼻子的山根是青色的。重用芍药去腹痛,桂枝降逆,麦芽糖味甜,健脾胃。小建中汤一下去,谷物类食物的胃口大开。

少阳证的主脉就是弦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得很强。 小建中汤的主证是虚寒的腹痛 。

总之,小建中汤的治证有:小孩子不吃饭、肚子痛、想胖的人。想瘦的人喝桂枝汤即可。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 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但又平素里虚时,先开小建中汤, 等吃好了变成纯表证时,再对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或麻黄汤,也就是说,要 里实才可发表 。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3钱,白芍6钱,炙甘草2钱,生姜2片,红枣12枚。七碗煮三碗,去滓,加一勺饴糖融化,温服一碗,日三服。

一一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炙甘草已经够甜了,再加饴糖更甜,平常喜呕的人、抽烟的人、喝酒的人,肠胃太虚寒,小建中汤喝下去不收的,立马吐。

一一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只要有小柴胡汤证中的一证,就可以开了。比如:头痛、恶寒、恶心,不管前面的麻黄汤证,有恶心就用小柴胡汤。这些都是张仲景根据经验定的法则,只要在少阳证时阻止住邪,内脏就不会生病。

一一四: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如果是小柴胡汤证,却误下了,或刚好吃坏肚子,只要证还在: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再给小柴胡汤即可,因为里面有人参,人参贵,可用党参代替。

柴胡汤为施转少阳之枢,使淋巴水道油膜等通畅,内外之交通无梗,运用甚广,功效亦倍于它方。

一一五、“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动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本来 心中悸而烦 ,用 茯苓甘草汤 就可以了。这里用小建中汤是因为病人本身里虚:脸色清淡暗黄、小孩子不吃东西、人很瘦。

得了伤寒,有表证又里虚的人,直接开小建中汤。2022-06-09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32: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〇〇、“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健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阳脉 是寸的部位,是表, 濇 代表阳气不够,虚了; 阴脉 是尺的部位,是里,指少腹部, 弦 代表有寒水在里面,即里寒,会肚子痛,先给小建中汤,不好的话,再给小柴胡汤。小建中汤方:...

  • 所以,老祖宗很早就提出来了,《内经》里不是这样说嘛:“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当我们摸病人的脉象的时候,如果尺脉微弱,这是代表里虚,讲到尺脉,我们就知道是阴脉,寸为阳,尺为阴。尺脉所指的地方,就是男人生精的地方,女人的胞宫,在我们人体的下焦,是阳聚的地方,...

  • 总结《伤寒论》中对疾病辨析的要点,主要从阴阳、表里、脏腑等多个角度进行。首先,三阳合病时,治疗应侧重于少阳。太阳疾病特点为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少阳疾病则表现为口苦、咽干和目眩;阳明疾病则以胃家实为主要特征。表里合病时,应遵循里实先解表后治里,里虚先治里而后解表的原则。太阴病时,...

  • 五四、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去而愈。“脉浮数者”,浮就是表,数代表热,发烧了,应该发表,结果攻下,病人出现“身重心悸”,是因为病人是素虚之人,本身体质较弱。为什么身重?因...

  • 二、结代脉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心火下遗至小肠,导致小肠套叠,影响大便通畅,从而引起心律不齐。另外,肠胃本就虚弱或思考过度的人,可能伤到脾气,脾气不足会影响胃的蠕动,进而影响心脏的供血,导致脉搏跳动不稳定。三、在《伤寒论》中,针对里虚的治疗只有两个方剂,一个是小建中汤,另一个就是炙甘草...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