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从哪里来,又该如何防寒湿呢?

每年农历六月初,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雨水多,温度高,闷热潮湿。有些人会感到头重如裹,精神疲惫;有些人感觉胸闷;有些人会关节肌肉酸痛......这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  1、南方气候潮湿,容易生湿病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上面所说的症状就是气候潮湿导致湿邪入侵人体所致。而我们平时日常行为也要注意,不能直接坐卧地上,淋雨、沐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换干衣服,不能穿潮湿的衣服。特别是阴雨天水凉时不能在水中或游泳池长时间浸泡等。  2、脾虚,不能排出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  而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形成内湿,即所谓“脾虚生湿”。湿邪黏滞,就像牛皮糖一样。当湿邪侵入体内,会阻滞体内阳气的生成、宣发和疏泄。
2017-11-05
寒气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如果寒气久存于体内,对男性,会引起阳痿、早泄、化精等性功能障碍;对女性,会影响到月经甚至生育等方面,更年期后还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肥胖等。  1、过食寒凉会损伤人的阳气  万物生长靠阳气,而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要依靠阳气。  可是阳气不足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这不仅有上面说到的生活习惯等原因,还有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  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会吃西瓜等反季果蔬,会喝透心凉的冰镇饮料等,从而使得体内寒气加重,此消彼长,导致阳气不足。  常用扶阳药灸灸肾俞穴,能壮元阳,自然不用担心体内阳气不足。  2、保暖不够,让寒气有机可趁  寒为冬季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暖不够,常易感寒邪。  另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人体没有及时将寒气排出体外,都会感受寒邪。而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也让寒气有了可乘之机,如空调使用越来越广泛,导致自然的温度变化被屏蔽。我们熟知感冒及其带给我们的痛苦感受,而这正是由寒邪侵袭肌表关节所致。  大椎穴是阳脉之海,常灸能使体内储存阳气,与寒气相抗衡。  3、外寒内寒相互影响  寒有外寒和内寒之分。  外寒分为两种:寒邪外袭,伤于肌表,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阳气,则为“中寒”。内寒则是机体阳气不足,失却温煦的病理反映。  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体,容易感染外寒;而外来寒邪侵入机体,积久不散,又常能损及人体阳气,导致内寒。  常灸足三里穴能抵御外寒侵袭,培补阳气,排出内寒。
2017-11-05
人的脏腑中,最惧怕寒湿的就是脾胃,气为阳、脾主升,湿邪会困扰脾胃的运化。当体内阳气无法抵抗湿邪化。当体内阳气无法抵抗湿邪入侵时,脾胃就会受到影响。脾阳虚损,就不能及时运化水湿。  常用扶阳药灸脚底涌泉穴,能散热生气,祛除体内湿气。  1、外湿内湿互相影响  湿邪也有外湿、内湿之分。  一般来说,“外湿”指感受外界湿邪而言,或因气候潮湿,或感受雾露之邪,导致头重、胸闷、腰酸、肢倦、关节疼痛等。而“内湿”指体内水湿停滞而言,多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生,常有腹胀、食欲不振、面黄、脚水肿等情形。  外湿和内湿虽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由于脾虚,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湿。
2017-11-05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11-15 21:36: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睡前泡脚寒湿积于小腹,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有血块等;寒湿留滞于腰背部,会出现腰酸背痛、腰膝酸软等症。对于湿寒的人来说,睡前... 加冰糖后冲泡出的茶饮气味清香,是消暑、祛湿的佳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体内湿气重怎么办好?这7种茶可以祛湿除寒参考资料来...

  • 祛寒湿的方法 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