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五脏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五脏关系如下: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类情志变化,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七情学说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同时它又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是五气致病的最早记载,以后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将五气中增加悲、惊即为七情。
七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七情在地球生物圈中为人类所独有。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为宇宙万物之精灵。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人类在同疾病斗争中,就意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在《本草纲目》中人部第五十二卷记载人体物质入药就有近三十余种。七情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主要阐释为七种致病因素(指七情太过),其实它具有治病功能。
这里重点介绍人体内另一个自药系统一一七情。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体健康,而能调节人体自身平衡,若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情志改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起到防病治病功能,以至现在有人提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益于人。关于七情以后将分别阐述。
人体自药系统是指人体本身就存在自我保护系统,在中医则称为调节人体整体内部平衡,在现代医学则称为人体免疫调节系统。

人类起病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相当一部是因情志所伤,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治”,所七情治疗是医生在临床中施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体内一种无形药物,它的疗效也往往超出大家所熟知的有形药物,以至于国外有的医学专家预言心理治疗将会取代药物治疗。
七情平衡则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保证,七情太过和不及都会导致疾病发生,而七情相胜又能治愈疾病。
七情如能正确发挥那就是七帖良药,反之是七帖毒药。然而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到调和。由此可见,保持平和的心态,也是我们养生防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023-10-13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49: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7、“惊”对应“肾”。无故恐惧害怕的人,大都肾气虚,气血不足;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喜怒忧思悲恐惊

  • 古典医籍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心生心生喜怒悲恐忧”。心:“在感为喜”、肝:“在感为怒”、脾:“在感为思”、肺:“在感为忧(悲)”、肾:“在感为惊恐”。肺腑气机的失常就会出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变化。唐代...

  •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类情志变化,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七情学说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同时它又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

  • p>肺与悲,过度悲伤会伤肺,导致气道不畅,意志消沉,即悲伤心。气机郁滞也会伤肺,使人情绪低落,忧虑。p>肾与恐,受到强烈惊吓会伤及肾,导致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即恐伤肾。肾精亏虚时,人会感到恐惧。p>七情伤五脏的口诀 p>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p>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忧...

  • 中医上,讲七情 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而五脏又与五行相对应:木,它的属性是向上的,是生长的。火,它代表的意思,是能量释放 土,他的意思是承载,储藏 金,金的意思是消耗 水,润下传递。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应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喜伤心,怒伤肝,优伤脾胃,悲伤肺,恐惊伤肾。喜伤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