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四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肠道不热的不能拿去用

最近治疗了好几个湿热肠炎的,有息肉的,有溃疡的。有几个用了白头翁汤。

这个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很好记,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方中几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白头翁汤善凉血止痢,黄连黄柏善燥湿,秦皮解毒燥湿。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证。腹痛,下痢脓血,赤多白少,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这是一个治疗热毒侵犯肠道的方子。

热毒熏灼,肠腑络伤化为脓血,故便下赤白,甚或全为血痢。

热毒阻遏,肠腑气滞,故腹痛,里急后重。

火郁湿蒸,秽气奔迫大肠,重滞而难出,故肛门灼热。

热甚伤津,故渴欲饮水。

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白头翁汤是治肠道热毒拉血的常用方子。用的时候抓住关健点,湿热得厉害,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下赤多白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里急后重较重,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

脓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止血。

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

按现在的病名来看,可以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结膜炎等属热毒偏盛者。

举个运用白头翁汤的案例。

某男,29岁。该患者2年前双下肢内侧出现小皮损,痒,逐渐发展,双下肢内侧部有散在蚕豆大的红色斑丘疹,表面覆盖灰白色多层性屑,搔之呈银白色,用力剥离鳞屑后,底面有筛状出血点,皮损基底呈红色浸润。患者平素烦躁易怒,两胁痛,大便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诊断:干癣。方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水牛角、苦参、土茯苓、全蝎。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敷患处。连服25剂后病愈。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2022-08-2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40: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中白头翁专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善清胃肠湿热和血分热毒,为君药。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而止痢;秦皮苦寒而涩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涩肠止痢。四味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成为治疗热毒血痢的良方。白头翁汤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它主要用于治疗热毒...

  • 白头翁汤方,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厥阴病方,也是经典的清热解毒方。其主要功效包括止血痢、解热毒、利肛肠等,现代研究发现,它还能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原虫真菌、调节免疫、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等。适用于里急后重、口干舌燥、脉滑数为特征的疾病。热利下的症状之一是大便臭,使用白头翁汤后,第一剂...

  • 白头翁汤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痢疾的症状,如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伴有下痢脓血,赤多白少,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数。它特别适用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中热毒偏盛的病例。使用方法是将四味药材放入七升水中煮沸,过滤后取二升药汁,温热服用一升,如未见明显改善,可再服一升。

  •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方解】本方证是因湿热疫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疫毒壅滞大肠,损伤血络,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

  •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