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篇》笔记31|纯热利—白头翁汤

三八七、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治之。

《伤寒》里有几个热利汤:1、葛芩连汤:用于太阳表证的热利;2、黄芩汤:肚孑痛的热利;3、黄连汤:寒热并结的热利;4、白头翁汤:纯热利,一天十几次,肛门痛,里急厚重,上完厕所还想上。

热利的主证:

一、手脚不寒;

二、便臭;

三、脉数,数代表热代表发炎了。

像痢疾的症状就是白头翁汤证,像霍乱、伤寒是下利清谷为主证。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

白头翁止腹痛,同时去热,秦皮止利润肠,黄连清胃热,黄柏去肠热。

用量及煎煮法:

白头翁二钱,黄连,黄柏,秦皮各三钱。七碗煮二碗,去滓,早晩各服一碗。

【神农本草】白头翁味苦,性温,小毒,治温疟,狂易,寒热,止痛,为治痢要药。

【神农本草】秦皮味苦,性寒,无毒,为收敛除热要药,除肝热,补下焦。

痢疾、急性肠炎,白头翁汤是很常用的方子,大便出来很臭,白头翁汤几乎是一剂知二剂己,第一碗喝了就不利了,第二碗喝了胃口大开、精神好起来。寒利用通脉四逆汤或干姜附子汤,热利就用白头翁汤。

三八八、下利,腹胀满, 身体疼痛者, 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直“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

这是原则:厥阴证兼有表证时,先温里再攻表。里寒很甚时,阳在表,攻表会带动寒湿,并让阳再往外散。攻表用桂枝汤,发汗不像麻黄汤那么猛。

三八九、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拉肚子,口又渴,欲喝冷水,这是热利,津液都跑光了,寒利不会口渴的,所以用白头翁汤,不管病名是什么,只看证,“ 欲饮水 ”都是好现象,代表津液回来了。

三九〇、下利,谵语者,有燥矢也,宜“大承气汤”。

如果大便不通有燥屎的话,应该是小承气汤,现在已经严重到谵语了,代表大便的浊气跑到脑里面去了,就应该是大承气汤,即使下利也是用大承气汤攻。因为大便堵在肠子里面有间隙产生,看起来是下利,实际上是大便干在里面,只要确定有燥屎在里面,就用大承气汤。

三九一、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直“栀子豉汤”。

什么叫虚? 便秘、汗不出、小便不出为实。下利、汗不止、小便很多为虚。

如果是心下鞭,代表胀满,是调胃承气汤证,这是实烦。现在下利、心下软软的,是虚烦,就是栀子豉汤,这表示病已经接近好了,常在重病将近痊愈的时候服用。

三九二、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如果病人呕吐,吐出来的是脓,甚至胃癌吐血,不要去止呕,肺癌的人吐脓,有时是血有时是白痰,要让他先吐,如果去止呕,脓就排不出来了,脓尽自然会好。

如果病人是干呕、呕酸、呕苦水,可以用止呕的药。

三九三、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中焦很寒,肝肿大顶到胃便“ 呕 ”,胃里面虚了,亦即胃里面的津液不够了,所以“ 脉弱 ”。

小便是肺的津液下降到肾,再到膀胱气化而成。“ 复利 ”,小便无法控制好,不停地去小便,因为下焦虚寒,小肠太冷了,四逆汤里有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生附子提升小肠温度、强心阳,打通中焦,让心阳传热到小肠。

“ 身为微热 ”,里面寒湿很盛,体能往外散了,代表阳要绝了,这都是阴太盛,阳不足了,四逆汤主之。

三九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肝病、胃下垂都会干呕。如果呕酸、 呕苦,都是从胃里面来的,干呕是胃里面没有东西,胃没有问题,是别的东西影响到胃。肝肿大顶到胃,胃的容积变小,胃蠕动变缓,造成胃家寒证。胃气往上升会“头痛”,一定痛在印堂,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是专门治呕的方,实际上吴茱萸汤是入肝臓的,西医的胃下垂就是吴茱萸汤证,这种人大部份都是酒客,酒喝多了,肝受不了了,中医看是肝寒,西医看是胃下垂,所以西医对胃下垂从来是治不好的。2022-07-31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20:29: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第31条辨: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不能自如俯仰,且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太阳病,我们刚开始就学过了,分为三种,第一、太阳中风,第二、太阳伤寒,第三、太阳温病,第一个太阳中风我们已经讲过了,用桂枝汤,第二个太阳伤...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三)主要讲述了伤寒论第43条辨的内容。 伤寒论第43条辨: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原文解释:太阳表症,误用攻下法,表症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平常太阳证...

  • 看中医药院校的教材吧,也叫《伤寒论》解释得详细,比较容易看懂。不同版本的都有,比如上海科技出版社,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