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湿气到底是啥?

中医所讲的湿气,其实就是人体代谢的一种病理产物,相当于西医所讲的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也就是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其新陈代谢的功能减退,不能将人体代谢的垃圾及时排出体外,日久聚集所导致的。在湿气的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同时会伴有淤血的情况,所以中医有痰瘀互结一说。而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所以湿气的祛除主要是以健脾为主,中医一般选用参苓白术散或者人参健脾丸来健脾利湿,或者也可以选用山药、赤小豆、薏米、大枣等熬粥喝,也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另外,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所以多运动,也可以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2020-05-12
你好!在西医治疗上是没有湿气重的这个概念的。按照传统中医上认为,湿气来源于自然界的天气原因还有饮食习惯,进而导致人体体内积存湿气。湿气是人体水液代谢不正常导致的,身体湿气过重,无法排出体外,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自身健康,直接伤及脾的阳气。
湿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临床表现均不一样,最主要的是脾,脾是运化水湿的主要部位,如果水湿不能运化,出现运结以后,会变水、变湿、变痰、变结,如果不能得到消散,最后会发生肿瘤,水湿气是渐进的过程。2020-05-12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1:01: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视为六淫之一,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尤其在长夏季节表现得尤为明显。长夏是指夏秋之交,此时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因此被认为是全年湿气最盛的时期。湿邪的特性可以概括为:1. 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与水同类,因此具有阴性的特征。

  •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六邪之一,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湿气以及体内因多种原因形成的湿气。这种湿气可以是自然界中过量的湿气,比如阴雨绵绵的天气,也可以是人体内湿气过重,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症状。湿气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直接损害人体的健康,还能通过影响其他邪气的入侵,间接损害...

  • 1. 中医理论中,湿气是指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一种状态,主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2. 脾脏在中医学中扮演着水液代谢的重要角色,负责将水液传输至肺部,再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调节水液向下输送到肾脏。3. 肾脏是水液存储和排泄的器官,当脾的功能受损,水液代谢受阻,便会在体内积聚,...

  • 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湿气描述的是大气层的一种状态,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中,水湿之气偏重。最明显的湿气就是雾。湿气最严重的季节就是长夏,也就是暑天。一年之中,这时候天气最热,把地下的水都蒸腾到天空了。天空中,水汽的浓度最大,所以又称为太阴湿土。湿气重...

  • 中医中提及的湿气,指的是体内累积的非必需水分。造成体内湿气累积的原因,主要是脾虚。针对湿气的治疗,没有一成不变的特效药。寒湿与湿温(热)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湿气,需分别对待。寒湿的治疗名方是五积散,而湿温则推荐使用三仁汤或二妙丸(成药)。判断自己是否湿气过重,可以从身体的反应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